每当农历五月初五临近,空气中便渐渐弥漫起糯米的清香与艾草的药香,街头巷尾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氛围。这意味端午就来临了,是镌刻在中国人血脉里的传统佳节。
这一天,一直延续的包粽子、挂艾草、看游龙等习俗,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包粽子,是端午不可或缺的重头戏呢。早在节前,我们就开始精心准备食材。
翠绿的粽叶在清水中浸泡舒展,散发出独特的植物清香;圆润饱满的糯米需提前数小时开始浸泡,吸饱水分后变得晶莹剔透;肥瘦相间的五花肉用秘制酱料腌制,色泽诱人;此外还有红枣、豆沙等甜蜜馅料,等待着为粽子增添别样风味。
包粽子时,父辈们总是游刃有余,他们熟练地将粽叶折成漏斗状,填入糯米与馅料,再用棉线仔细缠绕捆绑,不一会儿,形态各异的粽子便摆满了竹篮。
而我们在一旁跃跃欲试,尽管包出的粽子歪歪扭扭,却也充满了童趣与欢乐。当一锅锅粽子在沸水中翻滚,蒸汽升腾间,整个屋子都弥漫着浓郁的粽香。
我们着急慌忙地剥开粽叶,软糯的糯米与鲜香的馅料相得益彰,咬上一口,满满的都是家的味道。
挂艾草,同样是端午的重要习俗。古人认为端午时节,蚊虫滋生,疫病易发,而艾草具有驱虫辟邪、祛湿散寒的功效。
天还未亮,我们便会前往野外或集市,挑选新鲜肥硕的艾草。回到家中,将艾草束成捆,倒挂在门楣之上。
那一抹翠绿,不仅为古朴的门庭增添了无限的生机,更寄托着人们祈求健康平安的美好心愿呢。微风吹过,艾草轻轻摇曳,散发出清新的香气,仿佛在守护着一方安宁。
后来才知道,除了艾草,有些地方还会挂上菖蒲,二者并称为“端午双剑”,寓意斩除不祥。
看游龙,也就是赛龙舟,更是将端午的热闹氛围推向高潮。我们坐在凳子上,看到江河之上一条条龙舟蓄势待发。龙舟造型精美,龙头高昂,龙尾上翘,船身绘着五彩斑斓的图案。
随着一声令下,鼓手们奋力击鼓,节奏铿锵有力;桨手们整齐划一地挥动船桨,动作刚劲迅猛;船头的指挥者挥舞彩旗,呐喊助威。
龙舟如离弦之箭,在水面上疾驰,溅起阵阵浪花。两岸观众的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人们挥舞着手中的旗帜,为各自支持的队伍加油鼓劲。
赛龙舟不仅是一场力量与速度的较量,更体现了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精神,传承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与文化基因。
端午的这些习俗,历经千年岁月的沉淀,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它们如同纽带,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紧密相连,传递着对祖先的缅怀、对生活的热爱。
在包粽子时,我们品味着传统美食的魅力;挂艾草时,我们延续着古老的文化信仰;看游龙时,我们感受着集体的力量与激情。
端午一家人聚在一起,包粽子,吃粽子,挂艾叶,看游龙,晚上是家庭聚餐,睡前妈妈会熬一锅艾叶水给大家洗澡,说是可以驱毒防虫!
我想,端午的意义,就是提醒我们珍惜每一次团圆,珍惜每一次表达思念的机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