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宽奇
从未在外省经历过入冬,所以我不知道其他省份这两天的天气如何。
每年国庆之后,贵阳的天气就直转急下,两三天的时间,从二十七八度降到十五六度,很多人还没来得及添件衣服,就已经先体验了一次感冒。
我也几乎每一年都逃不过这一次仪式感。
好在,毕竟年轻。无非就是有些头痛,睡一觉起来第二天也就好了。
看着天气预报上,接下来的连着几天都是低温,从衣柜里拿出了春天放进去的厚衣服。
恍然就觉得哦,原来已经又到了冬天。
又快一年了,回想起来,好像什么也没有做成,又好像做了很多很多事儿。
从4月份开始接触到简书之后,好像就正式开始了写作的生涯。
从尝试日跟到报写作班,再到头条后面又写公众号,兜兜转转一圈下来并没有什么成绩,但自己却是越来越喜欢写作了。
这份喜欢可能确实是打心眼里的。
有时候我也想不清楚,是因为指望写作能赚钱才会那么投入大量精力,还是说用写作能赚钱这个借口袒护着自己对文字的喜爱。
毕竟如果不喜欢的事儿,应该不会一天24小时都去想着它吧。
还记得在简书上发布自己的第一篇文章时,觉得这是一件很郑重的事儿。
选了好几个主题,有金融的,有生活,有情感,有文学。
但总是选题太大,又笔力不足,没写到三五百字便觉得很是不满,文不达意,又草草停了笔。
几天的时间,草稿箱里放着十几个片段,没一个是写完的。内心觉得很痛苦。
我一直觉得写作是一个对内心的探寻,你需要把自己心里的东西倒出来,一一整理,码放。才能够展现在纸面上。
少过了几天勉强打磨出了一篇文章,觉得内心通透了很多,很多自己和自己过不去的地方,也放了下来。
在那之后,我就喜欢了这种放下的感觉。
心中什么事儿都总想把它写出来,写出来,自己的心里就没了任何烦心事儿。并且好的想法,重要的记忆,也能有个回顾。
4月份的时候,报了平台上齐老师的写作课,有了一个交流的氛围,坚持了一个月的日更,自己对文字的把握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那之后,一天写个千儿八百的记录,好像已经不是个事儿了。
但几天之后又觉得这些文字过于自我,没有太多的意义价值。
就开始去打磨自己的文字内容,又报了李老师的课,希望能写出像吴军,刘润这类带有经济内容又能给人启发的文字。
只要付出精力去做,总是能有进步的,没过多久,自己的文风当中也能带着一些“商业”色彩。
自己很喜欢,但是读者好像却变得越来越少了。
后来又从简书转到了头条,因为头条毕竟是现在用户量最大的文字平台。
头条上出过几篇小爆款,阅读量三万多,四万多。
虽然不值一提,但对自己总是个进步。
从7月份之后,每天的写作对自己来说,好像是一个必做的事儿,饭可以不吃,但文不可以不写。
我把公司的二楼,几乎当做了自己的创作工作室,每天我就在上面看书,写作。
公司的事落在我身上的并不多,几个伙伴也十分纵容我,平时就由我自己倒腾,有了什么需要我的事儿,才会拿着文件跑上二楼找我。
我也厚着脸皮享这份清闲。
每一天自己都在和自己对话,把内心的情绪思考一倒出来,整理干净再填装回去,这样自己好像就得到了一个升华。
进步也是明显的,几个月下来,文笔能力肯定是自如的多,口头表达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
说起来这一点还是比较明显的,有一次在和母亲聊天之后,她说我在闲聊当中的逻辑清晰程度,相比以前感觉有了明显的进步。
自己也感觉,现在在一场会议当中,我只需要写出几个关键词,就可以还算不错的把整个会议讲话进行下来。
半年多下来,大概已经写了接近40万字,写的多了,心里就开始有了一些曾经没有的目标。
比如,出一本自己的书。
愿自己的这个目标早日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