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我们携手走过了十四年的时光。十四年,仿佛一眨眼功夫,那渐渐长高有待超越我的女儿,那鬓角额前依稀间根根白发,蓦然发现我们正在一起慢慢变老;十四年,我们在相互支持中彼此共同成长,不断找寻更好的那个自己,一路上留下了我们太多难忘的回忆......
(一)他原是文艺青年
他毕业于政法学院,熟知法律知识,但却又偏偏喜爱音乐,精通乐器,尤其是架子鼓,曾经和朋友组过乐队,担任乐队鼓手、歌手,在学生时代、工作中都曾经是文艺活跃分子。即使现在,他自己制作的抖音、微视频我也是望而却步。特别是偶尔唱上一曲,也会令我吃惊不已,“什么时候学的这首歌?”“听听都会了,还用专门学?”咦.......让我这五音不全者听了直发“恨”。
(二)在生活磨砺中成熟
他是独生子女,婆婆性格好、勤快,又对孩子疼爱有加,受母亲的影响,他的性格也是格外温和,但却有遇事不爱考虑的习惯。斯文的一副眼镜,瘦瘦的身躯,曾经一度在我的眼里,他就是个不成熟的大男孩。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成为了两个孩子的父亲。社会经历的丰富、家庭的责任感,特别是多年乡镇基层的工作经历,让他在生活的磨砺中逐渐走向成熟。工作乡村一线,天天走村入户,很多时候还要日夜驻扎单位。他早已皮肤黝黑,体态变形,往日的青春年少不再,但现在的他遇事从不急躁,考虑周全,并且冷静客观,最重要的是他总是积极乐观。再大的事,他也总是处理的游刃有余,在我记忆里,他从来没有失眠的现象,呵呵。这也无形中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弄得自己也是没心没肺,心宽体胖。
(三)他的责任与担当
自从2018年进入新的工作岗位,我的工作更加繁忙起来,并且外出学习的日子也多了起来,南京、青海、苏州、昆明,近处的郑州、驻马店......尤其是去年9月1日我前往北大学习,一去就是半个月,他每天忙碌工作,还要帮着婆婆照顾两个未成年的孩子。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从未对我的早出晚归、“不靠谱”有过抱怨。这都成为了我前行中的最大动力。
2020年春节,一场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肆虐中华大地,打赢这场新冠阻击战成了全国上下万众一心的要事。作为基层工作者,他更是早出晚归,始终奋斗在抗疫一线。清晰记得那天,叶邑镇境内出现一例高度疑似,我也不禁为他担心起来,晚上轻轻发去一条信息,谁料已是晚上八点多钟,却仍在开会。
深夜11点一刻,他却打来电话,得知此刻他正在大门外辗转徘徊,迟迟没有上楼走进家门。他在电话中用安慰的话语告诉我:“我很健康,请你们放心。眼下疫情防控工作很关键,我在小区门外,你把换洗的衣服,收拾收拾下楼一个人送过来,目前情况不确定,我就不回去了!”我也只能目送他匆匆钻进车里,渐渐消失在夜幕中……
感谢他,给了我许多难以忘记的回忆,一份近乎完美的感情和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让我在人生的岁月中,一次一次地回味与重温那想来就幸福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