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营养》序
1 父母总是会以当下之所知所能,做出对孩子最好的选择
每个人的认知都是有限的,父母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给予孩子认为最好的教育,只是可能这种教育方式孩子并没有收到
可是那已经是父母能做的最好的选择。
2 对孩子来说,“温和而坚持”的妈妈就是合格的妈妈
对孩子而言,最可怕的不是网瘾,不是手机,不是社交恐惧,而是父母的情绪化表达。。。
我们不需要做100分妈妈,60分妈妈足矣。。。
3 世界上没有一种叫做“非如此不可”的事儿,不管妈妈最终做出怎样的选择是什么,没有人可以批评她,因为每个人情况都不相同
父母尽自己的可能在做最好的选择,可能因为经济原因、时间原因、精力原因等等对孩子的教育有不同的方式,不管父母如何做选择,都是父母在自己的能力和认知范围内做的最好的选择
4 养孩子大概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若你养孩子养到鸡犬不宁,那一定是你的方法有问题
林老师在上万个案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当我们用“心理营养”方面的东西去处理关系的时候,孩子和家庭都越来越好,如果是个案,不敢说这是正确的道路,可是在上万家庭,皆是如此,这就是必然。
5 为什么孩子的个性那么难把握,亲子互动显得那么不可控?
------孩子原本就各有各的天性,其中有优点,也有缺憾,知识父母通常对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反正他已经在那儿了,反而对孩子所缺乏的一直批评和指责。
6 对职场妈妈而言,陪伴是不是质比量重要?
——这是一种逃避内疚的借口!但是,重质不代表不停的说教,而是平静的跟孩子在一起,给他需要的支持和安慰。
7 为什么我们那么在意孩子在人前的表现?
---缺乏自我认可的父母往往要通过孩子的表现来证明自己的水平
8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判断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好父母?
—如果一个人可以做自己的好父母,也就能够做孩子的好父母。什么叫做“做自己的好父母”?就是有没有办法对自己温和而又坚持---当自己想要放弃的时候,能不能坚持对自己说“不行”…….
带着敬畏之心去探索内心的奥秘
带着接纳之意去看待情绪的起起落落
带着温和之情去好好说出每一句话
因为好的亲子关系,先于教育。我们与孩子之间是“先有关系,后有教育”。而关系亲密的核心在于“心理营养”。
当孩子的心理营养足够了,她生命的五朵金花才能绽放。如同种子一样,生命本来就在其中,但是如果没有阳光、空气和水,藏在其中的生命就无法展开。那我们是不是得好好看看孩子到底需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