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家校社合作共育,产生教育合力,形成强大的教育磁场,让每个人都走在追求幸福完整的教育之路上,是我们每一个新教育人的梦想,尤其是我们选修家校共育课程学员的美好希冀。可是,如果家校共育仅仅是我们教师本人的一厢情愿,实现之路无任何制度保障,那么再美好的愿景都是空中楼阁,再尽心的努力都只是微乎其微,道路依旧荆棘丛生。
是的,我们需要一系列制度法规的支撑护航,让家校共育进行的更为顺畅,一步步从制度主导,到最终文化意识层面的高度自觉。那么如何制度化家校共育?以下从小到一个班级的家校共育探索,大到对国家家校共育制度化思考,谈谈自己才疏学浅的看法。
一、班级:于微深处,点滴渗透
作为班主任,孩子们在学校的“代父母”,在校内自然承担了更多教育管理学生的职责。大到孩子意外受伤,小到同学之间矛盾情绪不佳,作业没有按时完成……林林总总都是我们该管的,我们也习惯的以为都是我们应该管的。
这点也十分契合中国父母的想法,尤其是乡村地区父母的想法。他们认为孩子到了适龄入学后,一切学习和其他方面的教育都不归他们管了。他们潇洒转身,不问世事,一旦出现问题又习惯性的去指责学校、教师,为什么我的孩子会变成这样?都是学校的问题。与他们辩解涉及到家庭教育,他们又会巧妙绕开,含糊其辞。家校共育,困难重重。
改变思想意识最难,但也最需要决心和意志力。班主任特殊的身份,相较于其他任课教师,最有管理班级、进行班级制度建设的优势。我们管理班级,如果眼睛只看到几十名学生,那我们永远都在孤军奋战;如果我们看到几十名学生背后的家庭和几十名上百名家长,那我们会发现自己有强大的后援部队。教师和家长在为学生持续健康成长这点上永远能达成共识,如果我们和家长保持好的合作关系,就会让一个小小的班级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如何进行友好的育人合作?
1.通过微信群、家长会、家访、电访等方式,向家长传递信息:教师只是学生在校的代父母,永远替代不了父母的教育地位。教育孩子,你的地位无可撼动,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老师十分乐意与你同行。所以,如果为了孩子,老师需要你们的配合,希望你们更乐意。
2.尊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自主权。针对父母对孩子学习交友等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思考,理解对方,不当之处提出自己的看法,寻求共同点。
3.向父母说明一些自己作为班主任应有的一些教育权利,比如在公平基础上的奖赏和惩罚,自己的教育方法(前提没有任何不公平不认真)让父母知晓并且尊重。
4.通过每周一次的家校信,向父母说明班级管理制度和学校管理制度,让家长对班级和学校管理环境有个大致了解,便于家长更好的引导学生。
5.建立完善的班级家校共育制度,通过调研明确家长可接受范围,提出对家长的一些要求和期待,对家长多表扬少批评,正向引导。
二、学校社区合作,点燃家校共育热情
学校、社区作为更大的单元,在制度化推进家校共育方面,会展现其更大的影响力。二者即有各自强大的辐射圈,联合起来又会影响整个区域教育高质量的发展。
〈一〉学校家校共育探索
学校作为地区专业的教育机构,由一批专业人员构成,这也是学校推行家校共育最大的优势。其实反观中国家校共育探索,都是从学校开始,从教师的思考探索开始。当我们教师发现自己无法独立承担孩子的育人目的,当教师深入家庭探寻到孩子各方面问题的根源,我们就强烈渴望家校共育,携手共进。
1.校长本人家校共育教育思想的高度自觉。 其实我一直认为,一位校长的高远境界和胸怀掌舵着一个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一位有着强烈的新教育情怀的校长,会带出一批批具有新教育理想主义的优秀教师。校长的深度支持探索,会更有力的推进整个学校的家校共育制度建设。
2.制定初步可行的家校共育制度,在全校师生熟知的前提下,通过全校性的家校信和公开活动,让每一位家长熟悉学校每一阶段教育的重点方向。
3.学校各教师之间定期对家校共育探索进行回顾总结,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更好的指导现实实践。
4.校长定期开展一些家校共育活动,比如举办家庭教育方面的讲座、优秀家长代表经验交流会。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根据情况设置家校共育课程,教师和家长可以选修,一步步紧密家校之间的合作,打破隔阂,融洽关系。
5.建立学校家长委员会,让普通家长参与到学校课程等相关管理中来,一方面向家长揭开学校一贯神秘而遥远的面纱,另一方面更好的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和热情,为家校共育乃至学生个体更幸福长足发展注入强大的新生活力。
〈二〉社区强大助力
社区代表社会各方面的声音,一方面能真实反映出社会群体对家庭教育、家校共育的基本态度,另一方面社区对家校共育的积极推进则帮助学校将辐射区域扩展至更大。
1.社区可以通过一系列社会性家庭教育公益讲座,唤醒区域内父母的思想,帮助他们从过去的“学生教育是学校的事儿”这种思想中跳脱出来,更好的关注孩子们本身。
2.社区开展相应的优秀家长表彰活动,激发大家向优秀家长学习的热情。
3.建立社区图书馆,添置家庭教育方面的典型书籍,更好的指导父母。
4.建立社区父母委员会,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既方便分享好经验,又督促父母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充实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完善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更幸福完整的成长而努力。
〈三〉社区学校合作,争取教育合力最大化
学校有地域限制,社区有专业限制,二者通力合作,将家校共育光亮燃至最璀璨。
1.学校结合自己的家校共育经验,和社区一起举办相应的亲子活动,鼓励父母走进孩子内心。
2.结合各自经验,合力制定、完善各自的规章制度。
学校、社区活动可以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共同点燃区域家校共育的热情,促进教育本身高质量发展,培养一批批更幸福、独立、自信的孩子,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
三、站在制高点,展望家校共育未来
国家永远是最高权威的代表,国家对家校共育的重视和改革推进,也会深层次影响教育领域的发展方向。纵观各国教育发展历史,都是先经历教育先驱者的呕心沥血的探索思考,后有国家法规制度层面的大力支持和全面推进,社会全员文化意识层面的高度自觉,从而形成全社会持久深远的教育进步。
1.在大学各个专业课程中增设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每位学生将来都会为人父母,防患未然,未雨绸缪。
2.师范院校增设家校共育课程,接触国内外最前沿的家校共育理念,打开教育格局,提升教师长足发展力。
3.教师招聘考试中增设家庭教育、家校共育的相关题目,借助教师专业化水平帮助大家重视家庭教育,形成家校共育。
4.其他社会公务员考试中也增设家庭教育板块,提升家庭幸福指数,为学生创设温馨幸福家庭教育环境。
5.国家制定出台相关家校共育方面的法规政策,保障学校家校共育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落实。
6.从财政等各方面对学校开展的家校共育活动予以支持。
关于家校共育,我们可思考的很多,可探索的很多,由于学识疏浅,只做到了这些。但是,作为新教育的新学员,定将静心啃读教育经典,提升思考力和理解力,打开教育视野,做一名幸福的追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