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各种舞蹈培训的时候,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学员们常喜欢拿着手机和平板,纷纷围着老师拍摄,前旁后多角度取景,唯恐错过每一个动作的细节,认真好学的劲头可见一斑。可是却极少见到热衷于自我录像的,大体是不好意思当众暴露,觉得自己跳得不够好,上不了场面丢人现眼等等。
我学习拉丁舞已有很长时间,也总是不愿意或者不好意思,或者害怕给自己录像。后来偶然一次被老师拍下,当看到镜头里的另一个自己时,感觉非常的不一样,有一种拉开了距离的审视感。原来身体就是个无意识的表达,她就在那里,那么清晰那么明朗。原来平时看着镜子跳舞依然带着很多的投射,若不去回视和分析,确实很难领悟及提高。
这么想来,那种种不好意思的借口背后其实有一个巨大的阻抗,即避免对自己进行审视,因为一旦那么做,将体会到某种尴尬和羞耻,尽管理智上承认那可能是自我提升的有效渠道。
这不由让我想到如今存在心理学界的类似现象。很多人热衷参加各种或长程或短期培训班,从精神分析到人本主义到认知行为,从家庭治疗到团体治疗,投身于各类主流或非主流的学派团体,长枪短棒舞得不亦乐乎,但若谈到需要个人体验分析,却有种种理由推宕延迟。
于是,好学精进成了一种阻抗,林林总总的理论技巧成为觉察自身欲望的阻隔,在各种学习团体中寻求被接纳,被认可,被支持,被爱……。相对而言,真正地走一次精神分析之旅恰恰需要被分析者离开所处的位置,去谈论自己的欲望而非实现它。
精神分析就像一种回望,我的一位来访者曾经在一次治疗中很形象地表述过此种体验:我站在人行地道的上口,朝向下望时恍惚中突然看到了另外一个自己,她就站在那里,显得那么的卑微和可怜。她说着,突然眼泪流了下来。
自然的,人总是害怕面对真正的自己,因为每一个内在都充满着凌乱和冲突。相由心生,看一个人的外表,看一个人的行动样式,就基本上知道他的内心风景,从来就没有人可以真正地掩饰什么。就如德国著名的现代舞蹈家皮娜∙鲍什所言,舞蹈不仅是一种表现美的方式,更是使舞者和观众直面灵魂,返躬生命的精神涤荡。她说:我不关心人怎么动,我关心的是人为何而动。
是的,就技巧而言,永远可以有人比你做得更好,但作为一种表达,你只有一个自己,而无人可取代的一个真实的自我表达才更从容,更流畅,更具感染力。人的身心从来都是统一的,也因此当看到自己舞动的录像的那刻,就如同意识和无意识的一次对接以及检阅。我认为,这样的审视,无论之于舞蹈还是精神分析亦或生活,都是非常有意义且需要勇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