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积累素材
素材分为直接素材(感受法和积累法)和间接素材(笔记法和利用网络)
1、感受法素材积累:眼、耳、鼻舌、身意
眼:利用照片还原法,尽可能多的细节。抓住最亮眼的部分,能融入自己的感受的部分。
耳:一种是对周遭环境的声音,通过感知某种信息,实现更细致的观察(比如闭上眼睛,用耳朵感受世界)
鼻&舌:以美食为例,从美食写到人,从人写到故乡故土,从故土写到感情,最后落脚点在人与食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身&意:强调有感知到想法的思维过程。把感知碎片汇总整理,随时补充。
2、采访法素材积累:准备、采访、整理
准备模块:对象、时间、时长、形式、注意事项、材料清单、资料清单、采访提纲和采访预案、约 见清单
采访模块:观察细节、采访挖掘
整理模块:采访录音整理(转成文字)
笔记整理:补充知识和资料
采访资料积累:名人公众人物 挖掘事件背后,还原事实真相
企业 企业故事或产品介绍
家中老人人物传记 回忆录
某一时间当事者 故事素材,小说创作
3、笔记法素材积累:日常笔记、读书笔记、笔记的整理和应用
日常笔记:随时随地记录
读书笔记:摘要法是把书读薄,只记录要点或者标题,提炼整本书的提纲;感触法是一种三栏笔记法,包括内容、摘要和感悟,这是在摘要法的基础上提升,跟自身实际、个人体会结合在一起;验身法是对书更深层次的学习。
笔记的整理和应用:笔记的整理主要是对笔记加以分类,方便日后查询,做好目录,同时,定期回顾所有笔记,重新归纳总结。
笔记的应用主要有三个方向,一个是检索,一个是线索(什么值得反复读,反复思考),一个是思考工具。
4、利用网络快速积累素材:引擎搜索和内容大数据
引擎搜索:是对知识素材的查缺补漏,以及对意见和趋势的分析,能够比较全面的看到一个事件以及读者和用户对事件的态度。
例如:对《到底应该如何评价逻辑思维》?
思考线索:逻辑思维是什么?(包括成立时间、大事记、发起人;推出的栏目;用户和收入情况;投资和市场反馈情况;重大新闻事件)逻辑思维受到哪些评价?(媒体如何评价?用户如何评价?竞争对手如何评价?自己的团队;针对评论的回馈等等问题)
内容大数据:对媒体里的各种内容进行定量分析,对同类内容进行分类、汇总,给出相关的趋势分析,提供话题热度,内容关联度、舆情、阅读人群构成等数据。(用百度指数还可以看到关联需求,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