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唐诗新思路 欧丽娟教授·捌

欧丽娟老师是我上大学后很喜欢的一位国立台湾大学的教授,曾经在网上听了她的红楼梦及中国文学史系列课程,老师学识渊博,令我心折。下文整理本学期欧丽娟老师的公开课唐诗新思路。感谢b站评论区的@南康L,我将两人的笔记结合,对老师的课程进行了整理。

先上b站链接:

唐诗新思路 欧丽娟老师


      必须说,李白不可能有讽刺的寓意赵飞燕的淫荡,更不可能拿来类比杨贵妃。我们下面从三个层面来分析:第一,李白为甚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得罪皇帝,拿自己的命开玩笑?第二,如果李白有讽刺的意思,玄宗会看不出来吗?而看出来以后却又一点都不生气,这如何可能?第三,最重要的是为什么你会认为李白是一个没有教养的人,当面讽刺对方?这三个问题首先就第一点,李白为什么要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得罪皇帝,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很现实的问题,眼前的这个人是全世界最有权力的人,是可以对你生杀予夺的皇帝,这种权力的高下是巨大到悬殊的程度。你只要触怒龙颜,拖出去就斩了。生杀予夺之下,谁会如此莽撞、随便出现这样轻率的作为?而且不但轻率,你这样的轻率,采用的还是当面人身攻击、激怒皇帝的幼稚的方式这实在是已经是不可思议。更何况李白写这一组诗的这个当下,他一点都没有涉及革命的需要,这是天宝三年,他用不着为国捐躯、牺牲生命以致不惜去触犯皇帝,我们看,姑且不论这时,尚在天宝盛世的太平里,即使到了天宝末年,社会动荡已经处处可见,灾难一触即发,连杜甫都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可是呢,这些忧心忡忡的读书人,也都只是很诚恳的发出呼吁他们所作所为,只能叫做讽谏,而不是讽刺。回到李白,他自己就在天宝晚年写了《远别离》这首诗来提醒玄宗,政局的危机在哪里。他说:“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或言尧幽囚,舜野死,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这里面用的就是尧舜的例子来提醒你,一个伟大的圣君,一旦大权旁落,就很可能发生国破家亡的危机,但是这整首诗里面,都是采用从大局着眼,就原则提醒的一种方式来表现。并且当诗人在借古鉴今的时候,也都是含蓄委婉、苦口婆心完全没有对皇帝本身的人身攻击。那么,在天宝三年的太平岁月里在帝妃游园的轻松场合中,说李白有意触犯龙颜去讽刺他这实在是缺乏现实的动力,完全不符合情理的。何况李白当着手握生杀大权的帝王面前,讽刺他所心爱的贵妃,这比起直接讽刺玄宗本人,效果还会更加严重。李白除非想要自寻死路,否则这样的做法,岂非太缺乏正常人的一般常识?李白这个人固然率真,这也是我们历史上很欣赏他的一个原因,但是他率真却并不无知,也更不缺乏常识何以我们会以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会是没有基本常识的人?就这一点来说,真的不要以为李白又很无知、又很幼稚,他虽然有的时候很率真,可是他绝对不是没有常识的人,一个生死的压力在你面前,你竟然可以没有察觉,然后很任性的去讽刺人家,这真的是很匪夷所思的一种揣测。也因此研究李白的权威专家,詹鍈先生他后来主持编撰了一整套十几本的《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其中也就特别提到了《清平调词》这里,不可能有讽刺的含义,也是因为看多了这种违反常识的说法,所以才会特别加以强调这么一来,我们就要提醒大家,就像“亡鈇意邻”这个成语所说的道理,一个人有了成见以后,谁都是淫荡的,谁都是窃贼,谁都是可耻的。可是你不知道:这样你做,所反映的是自己的见识,判断力有问题,以至在这样的成见之下,就把这一首诗做这样的曲解。那么我们回到我们刚刚问的第二个问题:如果李白真的有讽刺的意思,玄宗会看不出来吗?我们前面说过,玄宗是一个全能的艺术家,也是一个诗歌造诣很高的人,《清平调词三首》前面有一个小序,当然这有可能是后人所写,但是其中反映出玄宗的诗歌的这个水平,他说:“帝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辞为?”这表示玄宗认为眼前是一幅无比曼妙的美丽景致,以前啊那么多的旧乐词,是不足以呈现的,所以才会要李白这位大诗人重新创作更好的作品,这就显示玄宗对旧乐词不但很熟悉,而且具有高明的鉴赏力跟判断力。让我们在重温、复习元朝方回刚刚所说的:“诗人至此,可谓盛矣!为之君如明皇者,高才能诗,亦不下其臣。”那么各位想一想,连隔了一千多年诗学素养浅薄的后代读者,都感受到诗中的讽刺,但是身为当代擅长诗歌的唐玄宗,却竟然看不出其中隐藏的负面意义?这实在是太过奇怪的推论,完全是不合逻辑。既然从情理逻辑上来说,玄宗必然会看出诗中的讽刺,以他的能力而言但是,李白却不担心皇帝会震怒加罪,这也一样是违反人情吧?我们根据宋代乐史《杨太真外传》所记载的,一段跟《清平调词》创作有关的背景描述他说:“得数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因移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前。会花方繁开”。“会”是刚好遇到。那么“上”也就是玄宗,“乘照夜白”,乘着一匹名马,妃子以“步辇从”。“诏选梨园弟子中尤者,得乐十六色,李龟年以歌擅一时之名,手捧檀板押众乐前,将欲歌之。那么“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遽命龟年持金花牋,宣赐翰林学士李白立进《清平调词三篇》”,李白“承旨,犹苦宿醒,因援笔赋之。而龟年捧词进,上命梨园弟子略约词调,抚丝竹,遂促龟年以歌”。请看李龟年的金嗓唱着李白的名篇,这时杨贵妃“持玻璃七宝杯,酌西凉州葡萄酒,笑领歌,意甚厚”。她是听得非常的欣喜的。那么“上“自是””,也就是从此,“顾李翰林尤异于他学士”。也就是从此之后,看了《清平调词》的作品之后,对待李白还远远超过其他的学士请看,现场中的贵妃含笑聆听李龟年配词所唱的歌曲,玄宗看了诗以后还非常高兴,从此对李白更加的优渥的给予超凡的待遇,不仅没有生气,还适得其反既然,既然当事人都没有人产生过误会,那就足以证明这诗歌中,并没有现代人所怀疑的阴影,而我们现在读者也根本不用替他们操心,也不用无中生有。再问,我们刚刚所提到的第三个问题最重要的是,为什么你会认为李白是一个没有教养的人?什么是教养?真正的教养是要在别人面前尊重他,体贴到对方的感受并且控制自己的情绪,不用言语、行为侵犯到别人,这个才叫做教养。因此,即使对方不是手握生杀大权的皇帝,而只是一般人,我们不会有生死的压力但是,当面加以讽刺、羞辱对方所心爱的最珍贵的人,毫不尊重对方的感受,这实在是非常没有教养的行为,我们为什么又会以为李白是一个没有教养,不文明的人?李白既然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身为中国文化里正统的精英、优秀的知识分子他心智的优雅、学识的渊博、理想的高超,怎么可能是一个粗鲁不文、没有教养的莽夫?而怎么可能一个不懂得尊重别人的莽夫,会能够写出这样洞察入微、细腻深刻的优美诗篇?所以说,会产生以为这首诗有“讽刺贵妃淫荡”的这样的解释问题,应该在于现代人很常见的毛病,也就是我们这么粗糙的个人主义所导致的。那就是我们常常以为当着一个人面,去讽刺他最爱的人、最珍贵的事物还说讽刺得好、很有胆识,代表在执行一种正义。但是这真的是搞错了,一点都不值得赞美。说实在的,就算你讽刺的对象是罪有应得,但是做这种事情就是没有格调、没有教养,已经斯文扫地到一种很荒诞的地步,而这是我们现代人常常不自觉会犯的一种毛病。李白虽然很潇洒、很狂放,但绝对不是没有教养、没有格调的人。相反地,能成为伟大的人,甚至只要是成为优秀的人,都一定会有人品和格调。而一个真正有格调的人,不会口出恶言,不会说话尖酸刻薄,更不会当着别人的面,去打击人家心里面很珍贵的东西。我们现在所遇到的杰出古人,懂得温柔敦厚,也懂得自我节制的,除非是面对国家社会的大是大非,否则一个人我们就算讲得再对,都没有权利在别人面前去羞辱、嘲讽他。更何况,你所想的、所讲的,还不一定是对的,很有可能只是自己的无知和成见,所以更不应该自以为是,以为没有教养、没有格调可以表现出胆识,甚至于把无礼当做直率换句话说,我们会以为李白是一个没有教养的人关键是否就在于:没有教养的概念跟要求的,其实是我们自己?以致于推己及人,不知不觉也把李白看成是没有教养的人呢?所以说,借这个机会,我们希望大家可以好好地了解一下人性里面有很多美好的质量,包含后天的教养所带来的优雅和格调。李白这个人绝对是很有教养、很有格调的一个人。那如果我们在这个现代,很不幸地不了解什麽叫做格调,什麽叫教养,那么就要好好去揣摩好好去学习,不要停留在粗糙的个人主义里自我中心,还误以为天真率直那就是非常的颠倒了。到这里,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指出:不仅社会地位的区别这个等级制是严格的,对古人来讲是天经地义的;更重要的是这个所谓等级制中的地位,与其说是权力、金钱所产生,不如说是来自文化格调,它和个人的品味教养息息相关所以当我们用身份地位来谈玄宗跟贵妃的时候,并不是金钱和权利,而是他的品味、教养、格调。社会学的研究已经告诉我们:品味、知识和感知力,这些比起金钱,更能决定人的社会等级,因此美国的罗素·林内斯这个人物,他才提出一个三重结构的说法,也就是把人分为:“有高度文化素养的人”,所谓的Highbrow,以及“有一般文化教养”,也就是有中产阶级趣味的人,这个叫做Middlebrow。另外,第三种就是“缺乏文化教养的人”,叫做Lowbrow。好,而这个呢,也都是他所发明出来的新语词。就这三重结构来说,毋庸置疑玄宗、李白,乃至贵妃,他们都是有高度文化素养的人。玄宗跟李白彼此对待的方式,互相交流的诗歌内容,都是在高度的文化素养底下所进行的。因此,如果我们用现代中产阶级趣味的一般文化教养,甚至我们用的是缺乏文化教养的层次,去解释这一组诗,那真的就是误入歧途,以致才会产生如此背离常理的讽刺说,也曝露出权势者对于人性的轻率无知,还有无礼、无品、无格调的这种修养层次,就这点来说我们要提醒大家,误解古人,这还是其次。耽误自己最是严重,我们是否还要继续当一个缺乏文化修养,缺乏品格修养的现代人呢?这是值得深思的课题。最后,还应该思考的是,杨贵妃根本没有任何不轨,那个时候才天宝三年啊,那些荒腔走板的传闻,比较可能是发生在后面一点,但这也只是说比较可能而已,事实上是根本没有这样的事情。严谨的历史考证,已经足以说明这一点。但是遗憾的是,通常读者只喜欢脱轨的逸事喜欢把别人丑化一点,故事暧昧一点、淫秽一点,然后其中呢就不自觉的添油加醋。反正古人的名节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只要大家讲起来有痛快的感觉就好,这就是一般读者很常见的不良心理。以至于这样一路传闻下来的结果历史中就风行着杨贵妃与安禄山有染的流言,虽然这是完全穿凿附会的无稽之谈,却又是脍炙人口的异闻传说故事说,他们不但有染,而且安禄山在杨贵妃的胸口还留下了抓痕。像明代程登吉《幼学琼林》里面就说:“贵妃之乳服诃子,为禄山之爪所伤。”而据说第二天杨贵妃羞于见人,因为唐代宫廷中的侍女们服装都是坦胸的,那这样子不就等于将偷情不轨的证据都曝露出来吗?那这时候杨贵妃就很为难,于是急中生智想出一个遮掩的办法她灵机一动,把原来贴在额头上的花黄,也就是一种装饰品改贴在胸口,也就遮蔽了那个抓痕,这样就可以遮丑,结果没想到这竟然变成了一种化妆上面的创新因为大家从来没有想到:贴在额头上,可以改贴在胸口,于是这个效果让人耳目一新结果造成了一时的风潮,变成了新的时尚潮流,这大概真的是一种新的文创。那清朝的唐训方《俚语征实》这本书里就引了《隋唐遗史》也说了:“唐天宝间,杨贵妃私通安禄山,被爪伤乳。妃恐帝见之,乃绣胸服掩遮曰“诃子”。即今之“抱肚”。”这也就是一个类似的版本的说法。但是我们必须说,这真的是完全无中生有,而且都是出自读者那一种很猥亵的,甚至是卑鄙的一种心理。反正名节是古人的,他也不会来告我。这就好像我们私底下讲起别人来,话常常就会比较难听,就是类似的人性。以致于呢,这样的故事就流传的更广、更久。但是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自我节制,谣言不但止于智者,谣言也应该止于有格调有教养有知识的人,不应该传播这样毁人名节的一个传说,在这里,我们要必须指出,它之所以不可能,这是来自于客观的环境条件跟历史的因素,第一个,后宫不是随便谁都能够很容易进去的。虽然当时安禄山确实进了后宫,还发生了“洗儿”的这个趣事,但是这件事情完全没有暧昧可言。请看,洗儿又叫做“洗三”,是中国古代诞生礼非常重要的一个仪式。婴儿出生后的第三天,要举行人生的第一次重要仪式,那就是包含了为婴儿沐浴,因此才称为“洗三”。像苏东坡就有一首著名的《洗儿诗》那诗中提到啊:“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首诗既是自我解嘲,他也嘲讽世人,可以说是借题发挥。苏东坡在对儿子的期望怜爱中,又寄托了对世间不公平的感叹,所以百感交集。那么洗儿这个旧俗在唐代就盛行于宫中,像王建这位中唐诗人《宫词》的第七十一首也有提到:“日高殿里有香烟,万岁声长动九天,妃子院中初降诞,内人争乞洗儿钱。”这件事之所以和安禄山发生关联,是经过了一些附会。例如:姚汝能的《安禄山事迹》就做这样的记载:安禄山生日后三天,“召禄山入内贵妃以绣绷子绷禄山,令内人以彩舆舁之,欢呼动地”。玄宗听到这样的欢呼声就使人问之,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啊?回报是说“贵妃与禄山作三日洗儿,洗了又绷禄山,是以欢笑”。那“玄宗就观之”,就是他也跑去看了,“大悦”那“因加赏赐贵妃洗儿金银钱物,极乐而罢”。“自是”,从此以后,“宫中皆呼禄山为禄儿,不禁其出入”。虽然有这一段传说,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一则,就是稗官野史未必可靠;再则即使发生过这件事,那也只是说安禄山以他肥胖庞大的身躯被当做婴儿一样的包裹起来,样子非常可笑,所以引起了大家的围观与讪笑,只表现出安禄山能屈能伸的心机与手腕,用来讨好玄宗最爱的贵妃,然而其中完全没有与贵妃有染的描述,更何况,这件事情究竟是发生在天宝三年之前,还是之后都还不很确定而较大的机率,这件事是发生在天宝三年之后,那么这么一来,洗儿的这个跟安禄山有关的传说,就更没有道理被牵涉进来了,那么李白在这首诗里,又毫无道理再去涉及到安禄山。实际上,以杨贵妃的身份地位,肥胖粗鄙的安禄山哪里会有一亲芳泽的可能,杨贵妃也不至于如此自贬身价,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呢,在后宫各种森严的防备之下,安禄山也没有什么偷溜的机会可以到后宫去的,即使他能进去,所谓的“宫中皆呼禄山为禄儿,不禁其出入”。只不过是说他有自由进出宫门的特权,但是进到宫中任何时候周围仍然一定有很多的别人。各级的侍女环绕在侧,其实没有隐私的空间。所以禄山要与贵妃发生什么暧昧,是不大可能的。而我们之所以会有这样子的揣测想象,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在一个等级制度底下,我们不知道什么叫做贵族,更不知道什么叫皇室的规格,所以才想当然耳,就好像很多人可以把一个出身贵族之家,所谓甲族的这一个崔氏千金小姐想象成一下子就可以跟一个偶遇的男人待月西厢,你们都知道我说的是崔莺莺。但是对于真正的贵族千金这是不可能的。所以陈寅恪先生也说:《莺莺传》这篇小说里所写的崔莺莺,实际的蓝本就是一个娼妓,因为只有女妓才会做这种事情,贵族千金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而因此我们要强调一个人的作为,牵涉到他的出身环境和社会等级,只有在整个伦理条件,包含社会结构、生活模式、意识形态,各种条件都能够配合的情况底下,才会出现特定的行为,这就难怪曹雪芹要透过贾母安排一段史太君破陈腐旧套批判才子佳人小说不合理的地方,就是因为那些爱情故事,虽然都挂名在宰相等等贵族的名下可是呢,所写的故事完全违反贵族阶层的生活形态和思想价值观。所以杨贵妃和安禄山之间绝无可能发生这样的暧昧,然而不幸的是杨贵妃却无端地被附会出这样荒腔走板的传说,并且这个荒诞不经的故事还流传了下来,直到今天产生了一个我们都还在使用的成语叫做“禄山之爪”,也就是色狼的手。那这当然也实在是让人感到匪夷所思,不禁疑惑究竟人的内心阴暗面,到底有多深,如此轻易地就把脏水泼到了古人身上,而完全不考虑评论者应有的责任,谣言以讹传讹,积非成是,这岂不是让人们的心智更加低落,理性也更加沦丧?这真的是我们应该要思考的问题。另外,大家可能也知道还有一个“唐玄宗又宠爱梅妃”的传闻,因此据说引起了杨贵妃的嫉妒,但是这个也是无中生有的虚构,因为根本没有梅妃这个人。透过历史的考证,还有相关的追踪,不可能有梅妃这个人的,而梅妃这个人有没有可能是一个现实有所依据,然后被添油加醋之后,栽赃到玄宗身上的呢?这就有可能,据说梅妃叫做江彩苹,她现实中是另一个妃子,那江彩苹有没有现实的蓝本,也可能有,总而言之,名字有一些接近,可是在传说中就兜来兜去、张冠李戴,然后就发展出《梅妃传》的这个版本。总而言之,希望大家可以不要再受到这些无稽之谈,鬼魅般的作祟,以致干扰我们对于事实的判断。你相信李白吧,李白就在眼前,看到这对帝妃之间的真情挚爱,你就接受李白的判断吧,不要自以为比李白更聪明,因为我们根本就离他一千多年,不在那个背景上为什么会比他更了解他现场中所有的一切?希望大家经过这一堂课的思考,以后不要再去传播那些很错误的观念。其实只要好好地思考,理性客观地去判断,就不会轻易相信这样荒谬的传闻。既然,这一组诗不可能含有讽刺的意思,那它真正的主旨是什么呢?那就是,对帝妃之恋的甜蜜歌颂。我们可以问一个问题,这一首诗最美的是哪一句呢?我想,你的判断可能会跟我们之后的答案不一样。如果我们不懂得幽微的人性,就只会在字面上面去感受,从直接的语感,也就是语言的直接感受上很容易就会觉得“云想衣裳花想容”很美啊“一枝红艳露凝香”也很美啊,“名花倾国两相欢”更美。但是,必须告诉各位这组诗作为永恒爱情的颂歌,它真正的核心,真正的颂赞的焦点事实上是要汇集到“长得君王带笑看”这一句。这才是整组诗最美的一句,因为它讲的不是外表、实像上的美,而是内心中真正的爱意,所自然散发出来的温柔。各位可不可以在脑海里面想象一下,那一刻唐玄宗是怎样的表情他是脸上带着笑容,看着他心爱的贵妃。这个带笑看的“看”,是一个凝视看着眼前你最爱的人,不知不觉就会洋溢出一种真心的笑容。而这种笑容,绝对不是装出来的,也不是因为有什么好事发生,于是牵动了脸部的肌肉,绽放出嘴角的线条都不是,那完全是由内心孕育出来的充盈的情感“诚于中、形于外”,由衷所洋溢出来的微笑因此像涟漪一般扩散到整个面庞,连眼睛都充满了喜悦,这是最幸福、最有感染力的表情。如果你没有那样感受,你就无法有这种笑容,也分辨不出这样的笑容,而这种笑容很容易判断,只要你有经验。请在脑海中想一想:玄宗的表情有多么地温柔,而那笑意又是多么地怜爱。那真的是深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也因此,李白就在“长得君王带笑看”这一句中捕捉到玄宗生命史中,最幸福洋溢的那一瞬间必须说,许许多多的爱情箴言里最好的一句之一就是:“我爱你,因为世上有你。”所以只要看到你,看着所爱的人陪在身边,就觉得心满意足,人生很完美。觉得世间一切就是这么地没有缺憾,幸福感油然而生,脸上也就自然洋溢出笑意。这是真的。爱并不是来自对方具有许多的好条件,而是因为你就是你,你的整个存在就带给我幸福。这才是真正的爱。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你快乐所以我快乐,我的快乐也就来自于让你幸福。这么一来,怎么可能“我最爱的是你,可是我又爱上别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爱上别人,就会让你所爱的人多么地痛。那既然我爱你,我又怎么可能忍心让你如此痛苦,所以只要有人跟你讲“我爱你但是我也爱上别人”,那你大概就可以跟他saygoodbye。

      好,也因此对唐玄宗来说,我们前面已经看到了,他为什么会“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真正的原因就在于这里,因为他遇到的是真正的真情。所以,当他看着贵妃的时候,哪里还会有容下别人的余地?而且,你们有注意到吗?“长得君王带笑看”这一句中,还有一个“长”字也就是总是、一直的意思。换句话说,玄宗带笑看着贵妃,不是只有一瞬间偶然的时刻,而是玄宗每每只要看到贵妃,他就时时由衷绽放出最幸福的笑容,可见他的生命是有了贵妃就一切圆满。那也因此,李白这组诗不仅没有讽刺的意思,甚至应该说恰恰相反,他的真正用意其实是在讨好玄宗,原来你要讨好一个人,最有效的做法不是直接讨好对方,反而是间接去讨好对方最爱的人,因为这会让对方更高兴。就像我们刚刚提到的,你要去伤害一个人,激怒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反而是去伤害他最喜欢的人,这是同样的道理。李白就是在做这样的事。他知道要让玄宗高兴,最好的做法是去赞美、颂扬他所最爱的人。所以这一组诗,是如此全力地渲染贵妃的风华绝代。那当然李白这么做,应该并不是一种策略的运用,因为那未免会流于奸猾的心机倒不如说,李白是真心很想让玄宗高兴。请不要忘记:他是“尽竭报明主”的。所以李白希望他真正开心让玄宗也可以在他的诗歌里面,感到一个臣子对他的祝福,于是就很自然而然地表现出这样的一个写作方式。那这么一来呢,当然也反映出李白洞察人性,体贴人情的深厚的心灵,如果我们看到这一点,从这个角度来说,讽刺这样的一个说法,就是更加错误了再者,既然玄宗的生命是有了贵妃就一切圆满,所以他才会把朝政交给他所信赖的李林甫,而李林甫也确实非常能干只是他心术不正,阳奉阴违,以至朝政越加败坏,短短几年就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从这一点,也让我们看到世事的复杂吊诡。原来,原来好皇帝是不能请假的也不能找代理人来轻松一下,因为他所拥有的权力实在太大。除非让位、整个退休,否则就得一辈子宵衣旰食。想要过自己的个人生活,你就得付出惨重的代价那这就难怪,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二回提出了一段著名的“正邪两赋说”他清楚指出先天秉赋“正邪二气”的人,如果是生长在公侯富贵之家,就会形成“情痴情种”。用这个标准来看,玄宗就是属于曹雪芹所列举的“情痴情种”。那么请看,所谓的“痴”和“种”这都是指一种耽溺和执着,这就是所谓的邪气而只要具备了“富贵”和“闲散”这两大必要条件,一个公侯富贵之家的情痴情种,才有资格耽溺在审美的世界这么一来,进入天宝阶段的唐玄宗正是如此他有一点倦勤了,所以他把开元时期努力从政的这种宵衣旰食,解消为醇酒美人的游艺享受。然后透过倦勤之后,政权交给李林甫,得到的闲暇去重新塑造自己,而进行另外一个自我定位。他从过去开元时期群体的、责任的、工作的那个唐玄宗,转化为天宝时期个人的、游戏的、创造的一个另外一个帝王。这么一来,玄宗也就由帝王变身为情人、艺术家、生活美学家,以致于后来就耽溺于才情跟个人的私爱,而荒疏于家国责任也就导致了严重的失职误事,这么一来,也就邪胜过正荒废了朝政,导致了安史之乱,让人不胜唏嘘。


      现在我们做一个总结,并且提出一些问题与思考首先,李白《清平调词三首》的创作,牵涉到好几个奇迹。第一,一开始我们就说过,之所以会有这一组连章诗篇的诞生,必须说有赖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配合,缺一不可,而能够有这样的因缘具足完美合一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第二,帝王是不可能有朋友的,一方面是因为他所拥有的权力太大,大到超过了人性的极限,身边所有的人都有各有企图,想要从帝王那边得到各式各样的好处,升官发财、争权夺利、走门路的人太多,难以分辨真情或假意更何况,即使一开始可以单纯地成为朋友,又焉知时间一久,对方是否会变质?毕竟帝王所能给的东西太诱人,身为朋友,一旦尝到特权的滋味,单纯的友谊很难不发生变化,也毕竟世界上“富贵不能淫”的圣人没有几个。而这种权力、帝王的权力,一旦被人分享、僭用,后果太过可怕,很可能会导致朝廷分崩离析,甚至亡国,如同我们刚刚所提到的李白在天宝晚期所写的《远别离》诗中就忧心忡忡地提出类似的警告:“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而这就会导致“尧幽囚、舜野死”的悲剧。所以说,君王一旦失去了臣子的支持,伟大的神龙也会变成任人宰割的鱼而权力一旦旁落,毕恭毕敬、唯唯诺诺的臣子,很可能也就会变成吃人的老虎。然后李白举了历史上两个例子,作为血淋淋的前车之鉴。他认为有的历史学家所说的:尧晚年不是禅让给舜,而是被舜所幽囚;舜也不是禅让给禹,他其实是在野外的九嶷山死无葬身之地,而这两种说法,很可能才是历史的真相。因此李白用这两个故事,特别提醒玄宗要以此为戒啊。那当然,尧幽囚、舜野死是非常极端的悲惨例子,那么为了避免后患帝王也就不应该有朋友。再说,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君权至高无上,没有人可以和皇帝平辈,因为他们都只能够是低下的臣民,而朋友却是建立在平等互惠的关系上的。从本质来说,不平等的关系,就无法建立起真正的友谊,再加上君王拥有生杀大权,轻易就可以威胁到其他人的生死福祉,所谓的“伴君如伴虎”,既然在皇帝身边战战兢兢太过辛苦,因此时间一拉长,帝王也就不大可能有朋友,那么连做朋友都很难了,何况是做情人、做夫妻?情人和夫妻的关系,比朋友更亲近得多,所需要的条件也更不容易达到,它的难度就可想而知如此一来,玄宗与贵妃之间,竟然能够产生十几年纯净浓烈的真挚爱情,这岂非就是一项奇迹?第三,皇帝也是血肉之躯,也会有一般的人性弱点尤其是“食色性也”,所谓的“欲壑难填”,一旦拥有天下大权,很难不落入到纵情声色的感官享乐里,但是爱情那又不一样了。爱情是属于心灵的、精神的,形而上体验连一般人都很少能够忠贞不渝,那么帝王就更难以用爱情的形式来对待单一女性,最多就是以女宠的方式,表现对某些女性的喜爱,但是那当然和所谓的爱情是相去甚远。然而,唐玄宗李隆基却做到了,这个从二十八岁开始就正式统治天下的男性,在拥有三十年的极权之后却还是一个历史上极为罕见的专情的人,以最高的爱情标准和杨贵妃夫唱妇随了十几年,这是人间的另一种奇迹。所以精确地说,玄宗并不是惑于女色,后来也不是一般意义的所谓的荒淫误国,他之所以会导致安史之乱的原因,真正说来跟一般的亡国之君是不一样的,而且当亡国的灾难面临眼前的时候,玄宗的种种表现也确实依然合乎最英明的皇帝的标准。请看,一方面他非常震惊于安禄山的叛乱,不明白为什么他这么宠幸的爱将竟然会背叛自己,另一方面也非常震惊于国家竟然已经衰弱至此,原来他所信赖的李林甫的执政都是表面功夫的欺瞒。但是事已至此,灾难已经发生,历史走到了这个地步已经不是人力可回天,所以玄宗也必须打落牙齿和血吞,接受他所造成的这个惨烈的结果可是值得注意的是,各位要注意,玄宗并没有因此而堕落或者是自暴自弃,这是一个很值得去谈的问题。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面就记载:天宝十五载六月,当时潼关沦陷然后长安岌岌可危,玄宗也即将仓皇出逃,进入到另外一个惨烈的悲剧里,这段记载说:乙未,黎明,上独与贵妃姊妹、皇子、妃、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就是禁卫军的领袖,以及亲近宦官、宫人就出延秋门妃、主、皇孙之在外者,因为都来不及了,所以皆委弃而去。当皇帝大队人马经过了“左藏”也就是国库,杨国忠请焚之,理由是“无为贼守”,也就是不要留给贼人去利用。但是,上愀然曰:“贼来不得,必更敛于百姓;不如与之,无重困吾赤子”,也就是说不要因为他们得不到东西,反而到百姓里面去劫掠,也就伤害了我的赤子,这一天,百官犹有入朝者,他们到宫门,还听得到宫中的漏声,三卫立仗俨然但是呢,门一打开,宫人乱出,中外扰攘,不知上所之,因为皇帝已经出逃。于是王公、士民四出逃窜,山谷细民争入宫禁及王公第舍盗取金宝,或乘驴上殿,又焚左藏大盈库,其实情况一发不可收拾。那么再回到玄宗逃难的大队人马的这个行旅中来看,皇帝呢经过了便桥,这时候杨国忠又使人把桥给焚烧掉,可是皇帝反对了,他说“士庻各避贼求生,柰何绝其路!”就是大家都要求生,你烧掉了桥,他们不就没有逃难的机会了吗?好到后来当太阳向中,已经到了中午,可是皇帝都还根本没有用餐,杨国忠自己去买了,“自市”就是自己买了胡饼,来献给皇帝,于是呢民争献粝饭,杂以麦豆,皇孙辈争以手掬食之,须臾而尽,犹未能饱那么上也就是皇帝,皆酬其直,慰劳之,众皆哭,上亦掩泣。“俄而”就是不久,尚食举御膳而至,请看,“上命”,皇帝命令先赐从官,然后食之请注意,玄宗都已经仓皇出逃,踏上离开长安之路照理说,他应该接受杨国忠的建议,将“左藏”这个资源丰富的国库给烧毁,以免留给占领军大量的补给而增加敌人的战力,可是玄宗却不愿意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原因就是为了维护百姓,担心乱贼攻进了京城之后呢,得不到这些库藏,转向百姓搜刮劫掠,就让百姓更加受苦,这岂不是爱民如子的一个表现吗?等到过桥之后,他又拒绝杨国忠的建议,不肯把便桥给烧毁,以增加追兵的阻力,让自己有更多活路,这同样是为了留给百姓一条逃命的生路。而最后一路上挨饿疲惫,终于获得百姓奉献的食物可以充饥,玄宗竟然是先给其他人享用,自己是最后果腹的那一个,可见他一点都不自私自利,甚至还带有置个人死生于度外的这种超然,在在以百姓下属为优先考虑,这不是非常罕见的仁君风范吗?也就所以杜甫在安史之乱以后,国破家亡的动荡崩溃里,他一方面虽然痛彻心扉,可是他同时还是称赞玄宗是“皇明断若神”,他认为玄宗的明智果断已经到达出神入化的境界,用这个“神”字就表示杜甫最高的赞美,请不要忘记他有名的一首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用这个“神”字来称赞玄宗的“皇明断若神”,就可想而知:杜甫是客观地来称赞玄宗的资质另外,我们再看晚唐杜牧《华清宫三十韵》里面,他也一样用尧舜来类比于玄宗,诗里面说:“昔帝登封后,中原自古强。一千年际会,三万里农桑。”这是一个美好的丰足的乌托邦。“几席延尧舜,轩墀立禹汤。雷霆驰号令,星斗焕文章。”意思就是说:站在几席上的是尧舜禹汤,然后呢整个在尧舜禹汤的治理之下,甚至呢焕发著文艺的灿烂光芒。这些都显示了唐代知识分子承认玄宗是一个伟大的君王,他们都没有否认玄宗对国家所创造的伟大贡献,只不过世事是既无常又复杂,谁能想到一个伟大的帝国短短十几年就从巅峰坠落到谷底,因此玄宗真的是一个太奇怪的案例,他从一个最伟大的帝王,最后却导致亡国。亡国之后,他又立即回到了英明之主的状态。这真的是一个非比寻常、空前绝后的一个特殊案例,无论是从性别、无论是从帝王的角色,或者无论从任何一个人世间的身份标签来看待,他都是绝无仅有的一个人,和亡国之君之类的周幽王、李后主,本质是完全不一样的,也因此当我们在谈杨贵妃的问题的时候,应该要仔细分辨,以免谬以千里就此而言,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去探究几个问题,也就是玄宗在逃出长安之后,发生马嵬兵变,这时他何以忍心在禁卫军兵谏的情况底下,让贵妃去死?就这个问题来讲,中文系的浪漫派往往就批判玄宗说他并不是真心爱贵妃,否则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心爱的人死在眼前?但是,但是,这样的推论是否可以成立?如果玄宗当时拒绝答应禁卫军的要求,一味地维护贵妃,那么后果会是如何?那样的后果就一定是真正的爱的最佳表示吗?而真爱是否只有一种形态,只能用一起去死来证明?没有死的那个人就没有真情?再者,我们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一旦同意玄宗是真心深爱贵妃,那么,他之所以忍心让贵妃以死化解危机,他当时的考虑是什么?请试着用一个从二十八岁起就担任英明伟大的帝王的视野和胸襟,去设想这些问题可能的答案。不要用一个十七岁的少女的心智,来看这些问题。那么藉此,就能够让我们更懂得人性可以多么地丰富而深刻。而爱情又可以完全不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这一种。

      当然,除了前面我们所说的各种奇迹之外,李白自己也是一个奇迹。李白真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诗人,生命力强大勃发,表现出杜甫所谓的“痛饮狂歌”、“飞扬跋扈”,飞扬跋扈不是负面的意思,而是对应于鲲鹏变化中,那个“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鸟”、“其背也如千里远的那个大鲲鱼”,这才是杜甫用来形容李白的一个取材所在。李白自己是一个浪迹天涯、用情不专的浪子,在婚姻爱情上面常常表现出露水姻缘的不负责任,梅开几度、狎妓出游,留下不少的浪漫韵事。但是这样的一个情场浪子,却完全能够了解爱情的真谛,甚至比拥有深刻爱情的人更了解那份深刻爱情的美好价值与永恒意义,我们再回来看“长得君王带笑看”这一句,李白捕捉到玄宗最幸福的那一瞬间的表情,而既然只有真正懂得这种爱的人,才能辨认出这种表情,那也就证明了李白自己也是懂得这种爱的人。他并且不是《清平调词》的这种帝妃之爱,他还懂得平民之爱,例如《长干行》《清平调词》是尊贵帝妃所罕见的真挚恋情而《长干行》则是平凡小儿女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你看从天子到平民,李白在诗歌中,显示了宽广的胸襟与宏大的见识,他比其他人更了解他们自己所能达到的境界,因此他可以成为不同爱情类型的绝佳代言人,而这就显示了李白是一个能够超越自己的人。就他所描写的爱情的深度、广度、多元性而言,实际上杜甫是略逊一筹,李白才是真正的爱情大师,不过我更关心的不是爱情大师,比起爱情大师的这个美称,我认为更重要、更有价值的地方在于李白真正了不起的是:他自己根本就不是一个像长干女、唐玄宗这一类从一而终的人。他浪迹天下,一生露水姻缘,甚至宋代的王安石之所以不喜欢李白就是因为觉得他的诗歌里面表现出“其识污下,十句九句言妇人,酒耳”当然王安石的这个话不尽公平,可是也确实反映出李白的这一面。那么李白竟然又能够把上自天子、下至平民的爱情,都写得如此真挚动人原因又在哪里?我认为,这显示李白是一个不受自己的性格所局限,能够不断超越自己的人,他能打破自己的框架,进入到别人的生命、别人的心灵感同身受。所以李白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这个才是最至关紧要的,或者是说任何人要成为伟大、超越自我,都是最根本的因素。因为超越自我才能够让自己越来越通往宏大的世界,不会停留在小小的个人得失里,否则一个人固然可以因为才能杰出、勤奋努力,而获得成功,但是成功也就只是成功而已,不是伟大。也只有才能杰出、品德端良的人,才会成为伟大的人,人品才是一个人存在价值的关键。而李白在《清平调词三首》里面展现出他的优雅,他的教养他的品味能力,最后都有一个绝佳的人品在背后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

      爱情本身就具有极大的魅力,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恋情更是旷世的传奇,史上罕见。所以才会久不衰,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题材不仅中晚唐诗人多方歌咏,后来的戏曲更是乐此不疲。像元朝白朴的《梧桐雨》、明代洪升的《长生殿》就是这方面的名作但是玄宗与贵妃的情况,毕竟是个罕见的异数到了一般的文士阶层,作为文化精英的主体,那他们的婚姻恋爱又是怎样的情况呢?姑且不论婚姻之外的浪漫艳遇,就在伦理制度内的夫妻之间,他们彼此的关系如何?而文人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妻子的?固然相敬如宾是传统所鼓励的常态,但是具体的互动情况当然会有各式各样的差异,并非如此简单那么在唐代诗人中,杜甫是我们了解这个范畴的最佳代表这不仅是因为杜甫的儒家血液,使得他的婚姻具有传统的典型性更重要的是,杜甫海纳百川的文化底蕴,和集大成的诗歌造诣使得他在夫妻关系的描写上,出现非常突破性的、登峰造极的内涵并不是一般所以为的封建传统。我们从他的诗歌里可以看到,原来文化传统是丰富而复杂的文学家只要不画地自限,站在历史的轴线上共饮长江水,就能够借以展现出生生不息的创造力这既造就了更宏大的自己,也反馈给哺育他的历史文明,所以这个文化大传统,就会越来越宽阔,越来越深厚不过在说明杜甫的婚姻与爱情之前,我们必须先以宏观的视野,看看一般文学中的妻子形象具有怎样的意义,这可以让杜甫的突破性,得到更清楚的凸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313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69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916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3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25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81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91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68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19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04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79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32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10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3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02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45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71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