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信徒,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地信仰宗教,但这并不影响总是被它们身上的某些东西深深吸引。
到达某个地方,有道观,祠堂,寺庙的,不自觉的,总想进去看看,并不拜,没想着让它给我带来意外和奇迹,但是,看到它,就情不自禁地喜欢,可能只是迷恋里面的香火味。
《冈仁波齐》的宣传片是早就看了的,但因各种蹉跎终未能去电影院。不过,幸好还是看到了。有遗憾但也算有所弥补,对此我是没有执念的。呵呵。言归正传。
为不留遗憾,为报养育之恩,为躲过本命之年,为杀生赎罪,为祈祷亡灵,目的不一样,但目标一致。这样的一批人,沿袭着磕长头的藏族传统,出发了。
这一路,他们磕头,吃饭,念经,睡觉,助人,打工,被助,生孩子,车子抛锚,天葬,感觉比一年还要长~可是,他们就是那样慢慢地,不慌不忙地,磕着,走着,说是一次朝拜,感觉更像是在生活,虽然在别处。
有几个场景令人难忘,引发人思考。
一、不离不弃,生死相依
这个队伍,老弱病残,一起去朝拜。去之前,都知道对方,情况也是了如指掌,却没有一个有推脱,都是满口答应,可以。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让这样一群人,一路照顾扶持,不像是临时组成的朝圣小分队,竟像是一家人,遇到困难,没有抱怨没有推脱。
似乎约定好的:既然在一起,就一起走下去吧!
二、朝圣之旅,一生无悔
这次朝拜,好似人的一生。小孩成长,青年恋爱,孕妇生娃,老人逝去,一个阶段都没少。
那个天真的小女孩,对家人的思念,在那个电话机体现的淋漓尽致,和每个人都是说那么两句,简单却让看的人动容。
青年在打工地理发店去洗头,和洗头姑娘聊的甚欢,当他要说想让姑娘和他一起,姑娘未答应,他也没有强求,只说我回来了再来看你。
孕妇生小孩那段,更不消说,母性的伟大和女性的坚强体现的一览无余,那样恶劣的条件生产,没有畏惧没有抱怨,更多的是感恩,感恩赐给她一个健康的孩子。
养育了三个侄子的老人,还是走了,虽然还没有到达目的地,但是他该是没有遗憾的,面容是那样的安详。
大概,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是如此吧!
三、四个镜头,守望相助
这里讲四个镜头。
晚上帐篷不远处,有个人准备露宿,老人走过去,让他住帐篷里,说晚上冷挨不过去的。
车头被撞坏,那司机为了躲避另一辆车,不得已而为,车上还拉着要抢救的病人,就这样,让他走了。
钱花完了,租房打工,房东免去他们这几个月的月租,自己身体不好,希望能替她磕头。
路遇热心老人,夜宿他家,不仅得到了好的招待,提出想为小女孩买张皮裙,老人毫不犹豫地找出自家的,送给女孩。
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对话,每一个表情,都是那样的生活,让人觉得生活好有希望。
整部电影,就这样,缓缓地,像小溪一样流出来,流进我们的眼底和心里。这一个个普通的镜头,让我们这些整日忙着向前奔的人,停下来思考,我们没事奔劳,在追求什么?
刘德华在歌曲无间道里有句歌词,我们都在不断赶路,却忘了出路。
今天的我们有太多的执念,在心中树立了一座神山,它时刻提醒我们,为目标而不断努力,以致在赶路的过程中,忽视了一切,自己的需求,家人的期望,他人的呼救,慢慢地,把自己变成他人。
白子画的执念害死了花千骨,我们便悟出执念害死人的道理。
看电影里,什么样的朝圣队伍,如果执念想着,这是要去朝拜的,路途艰难险阻,这些老弱病残哪有机会踏上朝拜之旅?
看这一个个人物,如果朝拜执念过重,哪里能守得住一路上的思念家人,恋爱不得,艰难分娩的痛苦,甚至冒着可能就这样死在路上的风险?
没有执念,有的就是顺其自然。无论谁,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就这样,一步步地走着,磕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日子,虽不像打仗那般激烈,甚至有些狗血,但是,冈仁波齐,神山,就在那里,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