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间看了一期《百年语文》,对于中国百年语文走过的路,深有感触。百年来由于政治势力的各种角逐,文化教育在其中受到了不小的冲撞,语文课作为中国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其中受到了不少误读,语文课版的选材,也受到了极大的争议,并且多次引起舆论风波,关于教育内容的争论,喋喋不休,对于选择什么文章入选,也受到了极大关注。
其实真正从事教育的人,都知道语文教育作为传播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式,它的基点选择是为了普及文字扫盲,教诲人们学习基本的民族语言文字,除了会讲之外还会写,会说会表达,这是语文最基本的功能。让你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会更深入的情感表达,价值判断,树立正确的三观,这也是其更加深入的功用性。
不仅让学习者明白社会中的真善美,还要了解假恶丑,因为这就像一个硬币的正面和反面,正面和反面是对立统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下我觉得语文教育更加重要的任务是增进学生们对于后者的了解,而且值得强调的是是防止一个倾向,那就是只谈好的,不讲坏的;只谈美的,不讲丑的;只谈善的,不讲恶的。这其实是一种割裂,一种断章取义。
当前教育在语文教学之中,我们犯的大部分毛病就在于这一点,将一个事物的两面割裂分开,学生们如果是只读课本,不读课外书的孩子,就容易在没接触社会的时候,过于理想化,对社会人士偏激短浅,认识不深,对于假恶丑的认识不够,最后导致悲剧性的教育结果,此处不做细论,后文再详细讲述。再说另一方面,对于语文的教育,我们的追求还更高,不光是希望认识本民族文字,读写会用民族语言,学会正确的三观之外,另外我们希望优雅的表达,优雅的讲,我们希望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感情,我们希望自己写下的事情可以给人以情操之美,我们关注情感的表达考虑有趣有料,富有想象力,有内涵有深度等等,这就是说到语文教育的艺术性,以下做一一详述。
一,我们讲讲语文的功用性。
从教育阶段来讲,小学教育的阶段即是语文教育功用性的第一阶段,即识字扫盲,学会基本的读写能力;第二阶段就是初中,开始注重深层次的读写交流,并且逐渐转入三观教育方面;第三阶段,在高中时代的前半时期,继续进行三观教育的进行。以后在大学继续进行这一功用性教育。当然在进入社会,在组织内还会继续受到三观教育,这是我们讲,在一个人的一生之中,都在接受三观教育,这是大语文(即从大的方面讲社会一切舆论教化,文字学习等等方面的教育)的功用,即教化功能。从小语文(即单指学校课本的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讲,初小学教育,就是开启语文功用教育的开始。前文曾有提及的一个问题,就是关于教育者在施教过程中,在让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之中,要注重引导他们全面的认识世界,把握住对立统一的这个基点,不能一味的只谈一面 ,不谈另一面,只谈好的,不讲坏的。个人经历比较深刻的一点,在学校教育上面,我们了解国家社会,都是正面的,到网上一查,全是负面的,这就导致了学生们认识世界的狭隘性,容易一厢情愿,要么就是好的,要么就是不好的。
总之,要么全面否定,要么全面肯定,而且越是受到学校教育影响深的,或者是受到其他因素影响深的,越容易极端。极端主义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我们讲愤青,讲极端主义,这些正的抑或邪的,对国家都影响深远,从长远的历史来看,危害性更大,比如德国曾经是世界强国,极端纳粹主义毁灭了德国,同样的还有日本。
中国屹立世界的精神品质中,最重要的就是任何时候保持客观和理性,就是中国文化讲的“中庸”,简而言之,不走极端。所以,语文教育的功用更在于人们认识清楚这个世界的本质,全面的认知,才会有一颗平常心,我们知道善恶好坏这些分野是社会客观存在,任何时代任何情况下,都会有这样的情况存在。基于这样的认识才不至于失之偏驳,才可以锻造一个理性平和的人。
二,语文教育的艺术性。
作为文化的承担者和传播者,这种文明的传承,千年以来,一直在发展着自己独特的艺术,如从中国的时代发展来看,每一时代都有自己流行的艺术形式,汉赋鼎盛于汉代,唐诗鼎盛于唐代,宋词鼎盛于宋代,元曲盛于元,明清小说盛于明清时代。这些艺术形式在各自的时代里面,都大放异彩,这是语文教育的至高选择。同时这些优秀的艺术形式,藉以书籍的形式,流传后世,成为各个时代里面的经典被重塑,这正是语文教育的一种追求,当我们徜徉在中华文化丰富的典籍之中时,我们的心灵在瞬间得到了至高的愉悦和精神满足,这种满足正是文字艺术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我们身体里面,内化成为一种无形的东西,熔铸在我们的血液和灵魂深处,在我们的文明中时代延续,这正是中华千年语文教育的基因延续的结果。
所谓艺术,我想不外如是,那就是引发人们对于真善美的由衷感叹,可以触动心灵深处最隐秘的那些痛点,打开心灵的机关,表达人类命运的种种情态,述说人类的奋进和挣扎等等,唤醒人们的想象力,拓展人们的视野和想象。这些东西是人们内心深处柔软的部分,而语文教育正是要唤醒人们内心深处柔软的这一部分,引人入胜,超越凡俗。
无论是功用还是艺术,我们希望我们都不可偏废的进行,而不是一味只强调一方面。今天我们的各种形式的文字应用,如广告,影响方案,其他文案等等,这些东西我们也可以写的很好,为什么千年之前的《历代文官奏议》可以千年传扬,为什么诸葛亮的《出师表》千古名扬呢?为什么李密的《陈情表》感人肺腑呢?说明纯工具文,也可以加入艺术,加入情感。为什么今天的广告就没有新意呢?为什么今天的纯工具性文章让人感觉讨厌?因为他们的作者在写东西的时候并没有真正的融入艺术,所以文字就变成了一个盛装东西的篮子,而不是赏心悦目的艺术品,两者兼具,已未尝不可,这才是理想中的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