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元宵节。从朋友圈看到县城里热闹非凡,社火很精彩,西边新区的大路上人山人海,好多人发的朋友圈都是从别人背后拍的视频。
我们住在县城东边的老区。老大还小的时候,东边也是很热闹的,五大班子在东边,评比台就在离家不远的南关路上。
我们都不用下楼,从阳台上就能将社会尽收眼底。当然如果想要融入这份热闹,也会下楼近距离观赏。
这几年开始大力发展西边的新区,东边就显得日益冷清了。五大班子都搬了过去,好多单位也跟着搬去西边。
西边的高层越来越多,人也住得越来越多,街道越来越繁华。
听说今年的评比台在事业大楼附近,离家太远没有去,朋友圈里看到人们发的图片,确实精彩。
但是对于住在老城区的人,热闹似乎离我们很远,这个元宵节和平常区别不大,除了必定吃汤圆和给祖先上坟挂灯笼。
爷爷奶奶去世已经多年,爸爸妈妈和弟弟都在外地,不能为了上个坟几千里地奔波。
这个任务责无旁贷落到了我的头上。前几年都是我和姑姑一起去,去年撒了个懒。
今年约姑姑没有约上,犹豫之间,妈妈发来消息,语气里为要给我添麻烦而感到很不安。
顿时很自责,这本来就应该是我的分内事,还劳烦老妈提醒,让她觉得在麻烦我。心里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记得接替好这份责任。
生活越来越便利了,出门就看到有卖坟灯的,原本还担心买得晚没有了呢。
插好蜡烛,院子里找来两根细棍子绑在灯笼上,一切准备妥当,就等下午上坟了。
吃完午饭时间还早,带着姊妹仨去逛街,给老大买行头,顺便带柠檬户外散步,一举两得。
对于习惯网购的老大来说,第一次体会到实体店购物的快感,很快就挑好了衣服。
年轻真好,感觉孩子穿什么衣服都好看,也感觉自己闺女越看越好看。当妈的是不是都有这种感觉?
爽快付钱,怎么感觉给闺女花钱一点都不觉得心疼呢?还希望孩子能再挑几件带去学校,这样一学期就基本“衣食无忧”了。
逛完街,让老大给我作伴,开车去塬上的坟地上坟。
到了公坟一看,呵,今年可真热闹,几乎每个坟头都有人在烧纸挂灯笼,看来今年来的刚好啊。
一边路过,一边和村里的人打个招呼。有的年轻人我竟也不认识。不觉想起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多年不见,我已是年轻人不认识的染了风霜的客人了啊。
回城的时候,路上车辆已经稀少,暮色四合,偶尔有摩托车、三轮车,更多的是私家车。
这一天,无论穷富,只要不是在外地,人们都要赶回来给自己的祖先点亮那一盏红彤彤的灯笼,寄托自己的思念与祝福。
无论身在何处,祖先的坟茔在哪里,我们的根就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