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长声
三联书店2010年版
结合作者的经历,书名取得非常的有意思,东居自然指的是在日本居住,闲话未免是作者的自谦了。本书的文章分为过眼篇、朵颐篇和远足篇三个部分,每篇文章看似短小,但包含了很多历史文化背景,对日本历史不是很了解的读者,有几篇读起来会稍显困难。
尽管如此,从侨居日本作者的角度去看日本,别有一番风味,特别是关注到的一些久居日本才能发现的特点和不同。比如书中写了吃骨灰这么惊悚的片段,在屋上挂锦鲤鱼的旗子,木屐形状的发展演变,等等这些配合着浮世绘的插图,就是一幅幅活生生的日本风情画面,读来也是相当的有意思。
日本文化与中国的渊源是不可能回避的,好几篇文章都是引经据典地对日本现有风俗进行了历史追溯,让读者了解到,原来很多被我们已经遗忘的风俗继续在日本流传着。想想有时候我们嘲笑日本人的一些习惯的时候,说不定我们的祖先就是这么生活的。书中也提到大和民族的特点,比如转向特别快,当时唐朝强盛就学唐朝,明治维新就学西方,外国的东西拿来之后,就能改造成本国特色继续发展下去。比如喜欢将过去的事情尽快翻页,喝酒时候的发泄,酒醒之后就不再追究。
也许是因为对日本的深入了解比较少,在阅读的过程中,尽管作者对文章内容的历史背景经常做一些铺垫,但在某些文章阅读起来还是有很多陌生的地方,对文章的理解存在一些困难。但也对江户时代、幕府、皇居等基本概念有了一些了解。原来东京(江户)并不是日本明确规定的首都,当年某一任天皇想把首都从京都搬到江户,但是那些贵族不愿意走,于是某一天从京都到江户之后,就不回去了,因此东京的皇宫只是叫皇居。
书中还提到一点,外国人对日本人对公司的忠诚非常羡慕,而作者认为,以前的武士是对幕府的忠诚,并不对天皇效忠,武士就好比现在的白领,而幕府就好比现在的公司。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就能够理解日本公司员工的忠诚度为何如此之高了。
但在书的最后提到了一个伤感的话题,作者游玩到了下关,去了马关条约签订的地点。甲午战争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伤痛,对于日本人来说一下子对中国的态度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甲午战争?为什么大清国会战败?这些问题,不但值得历史学家去研究,也值得当代人去好好反思。
不知道是因为对日本不了解还是因为作者写作风格的缘故,在看了作者两本书之后,对于这个主题的内容依然不太感兴趣。像写饮食的,本身对饮食的研究没那么深,讲的内容也不感兴趣。讲到历史那一块,以往的了解都是浅尝则止,福泽谕吉、伊藤博文、内藤湖南、丰臣秀吉,这些历史人物如果不是特别了解过,真的很难分清谁是谁。所以我一度怀疑是自己的学识太浅导致不太看得懂这本书,从这个角度看,我对于邻国日本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了,对于大和民族的特点没有深入去了解过。在物质丰富的年代,只对日本的产品感兴趣而不是对日本民族进行了解,不得不说商业社会对人的侵蚀太厉害了,长此以往,只能看到日本的表象而看不到日本的精髓,这是需要反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