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简洁》何为疯狂?疯狂是一种偏执,一种极致。我们在生活中一致强调追求简洁的生活,又有多少人能做得到呢?这本书所追求的极致的简洁不正是我们所寻求的生活吗?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抱怨人心的复杂,工作的繁多,熟不知我们已经掉落了一个怪圈,总以为其他人不知道如何通过简洁的方式沟通,但仔细想想自己也不是落进了复杂的牢笼吗?
直率就是简洁 迂回就是复杂
以实际工作中与页面设计沟通为例:本人自身喜欢以自己的视野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这种考虑方式既失去了自我,也不是真正他人的想法。因为这种做法,面对页面设计师时喜欢旁敲侧击,迂回的去阐述自身的观点,怕自身的高要求占用大量设计师的时间,影响到设计师其它工作。这种迂回的作坊往往起到反作用,因为自己的支支吾吾,没有将真正的需求和标准说出来,设计师无法正确评估做的时间,无法合理安排,有时可能因为自身的低指标导致设计师的项目重新做,这样更耽误时间。其实沟通可以很简单,这就是简洁的魅力。设定自己的标准,用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告诉对方,我们什么时候要,我们需要什么这两个问题,不去任何的粉饰每一句话,让对方能最直接了解你的思想,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任务的契合,省去了中间的沟通成本,将经历放到产品或者活动上,这样才能一起做出精品。
一切始于简洁。
多试总比不试好,简洁往往能带来更好的结果。
标准不是妥协的,退而求其次违反“简洁”原则,埋下祸根。与设计师一次次失败的合作不正是这个惨痛的教训吗?
不留情面讲出来,需要残酷的诚实。大家这么做,可以节省时间、精力,不互相猜忌。
不要纠结于情绪,聚焦问题本身是非。
提交和批准的工作都是自己百分百确信的,久而久之就可获得别人抢不走的口啤:诚信。靠谱的人。
简洁不会自动诞生,它需要伯乐——一个坚持原则的人,一个能抵御复杂的人,一个头脑聪慧且真心实意的人。
人们更喜欢简洁。
正因为人们渴望将事情透明化,所以他们才会对简洁做出积极的回应。
把握并充分利用简洁的商人,注定会比拒绝简洁的商人获得更大的成功。
营销就像设备对于企业一样重要。
利用简洁的力量,让自己的事业在复杂的世界里独领风骚。
很多时候我们仅仅是为了做事情而做事情,从来没有思考做这个事情的本来目标是什么。现实社会给了我们很多繁文缛节的流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忘记了最初的出发目标。如果你意识到某件事情可以做的更好,你绝对不能随着大流走,“退而求其次”违反了简洁的原则,会使事业陷入险境,不得不去捍卫根本不赞成的意见。
项目团队的规模始终很小,真正有才华的人能承担责任,这就是驱使他们疯狂工作、提出奇思妙想的动力。
质量比数量重要。
崇尚简洁,但不要因此而磨灭员工的个性。
太多不必要的会议或人员过剩的会议会消磨掉天才的创意。
规模较小的团队能更快地取得成功,只要团队里都是精英就行。
如果你认为在一个项目上安排更多的人手能提高效率,那就说明你从一开始就对这个团队没有足够的信心。当事情悬而未决时,人们通常会面面相觑,而不是花时间找解决方案,此时复杂便会趁虚而入,在简洁的世界里,外部事件不能分散大家的注意力。
精简团队,摆脱制度
大型企业有个通病,人多事杂你在一年里参加过多少次“人口过剩”的会议?你是否想过,如果参会规模减半,有多少会议能避免偏离主题?“精英小团队”的原则必须得到执行——你会发现它绝对物超所值。”
人不在多,而贵在精。精英小团队的理念绝对是好的。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参与项目的人多了,每个人基于自己的想法和立场提一个简单的要求,项目就没法做了。据说乔布斯曾经在一次小型会议上,参会人大概七八个吧,当场要求一位女士离开,理由是“这个会议不需要你”。或许在我们大多数人看来,让她安静地坐在那儿听一会儿又能怎么样呢,难道会议室多了她一个空气就不够用了吗?但乔布斯就是这么不近人情吧,他只需要他需要的人,其他人不必出现。
参与人数越少,工作质量越高,最终决策者的参与程度越少,工作质量越高。
直接而坦诚。“直率就是简洁,迂回就是复杂。
很少有人愿意或能做到在任何时候都开诚布公。这并不是说大多数人不够光明正大,只是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会感到苦恼,不愿吐露自己的真实感受。与此同时,我们会考虑别人的感受,设法避免破坏和谐的氛围。但对史蒂夫来说,这些都与他无关。无论你是敌是友,真理就是真理,他的意见就是他的意见,和他是否喜欢你、是否重视你毫无关系,与氛围是否和谐更是毫无瓜葛。”
读了这些内容,我才明白“直来直去”、“有什么说什么”,这才是最深层次的简洁。在工作中,我们常常听不得批评,听不得别人实话实说,同时有些我们不喜欢的做法、看不惯的作风,我们又因为怕得罪人或是照顾别人的感受而不愿意说出来,于是事情便这样复杂下去。如果大家都能开诚布公、有话直说,坦率地就事论事,也许我们大家都可以少走许多弯路,少费许多力气。
时刻质疑。“当同事或供应商对你说“不”时,你应当持怀疑态度,因为情况往往不像他们说的会“耗费太多精力”。与我们通常的处事态度不同,人们说“不”,往往是由于如果要做成这件事,他们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
史蒂夫想办成某件事时,往往不能容忍否定的答复。史蒂夫会坚持让你继续探索,除非你能证明,这个任务有个不可逾越的障碍。如果你完不成任务,他就会另寻高人。当然,你必须清楚,作为团队中的一员,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通过以上几点我认为做事情也要有最小化的原则,不仅节省成本,而且保证完成任务。“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教训实在是太深了,人多、层级多、时间长,不仅显然毫无“简洁”可言,而且让人的创意严重被压抑。很多大型单位开会,喜欢采用大会的形式讨论一个项目,通知一个部门或者多个部门,一开一天或者好几天,达成会议最后的共识很不易。导致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人们不愿意提出自己的创意,因为修改又要耗费大量的资源,这个风险实在太大。乔布斯坚信“小团队比大团队更专注、更有动力,越聪明的人越能高质量地工作。工作质量与参加人数成反比。”因此,提高工作效率,要有最小化的原则,让组织变得“简洁”,让精英组成孝团队,让好创意有机会萌发。
让我们一起做简洁的人吧,我瞎想,不猜测,朝着业绩的方向前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