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一篇《估值175亿的马蜂窝竟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在网络上刷屏。文章指出,马蜂窝的2100万条“真实点评”中,有1800万条都是通过机器人从竞争对手那里抄袭的。
无独有偶,日前,58同城被爆出存在大量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且涉嫌诈骗的公司,受骗者被骗金额从730元~1890元不等,涉嫌诈骗金额或超数百万。
比起马蜂窝的“鬼城”质疑来,58同城的“流量原罪”则显得更加让用户有切肤之痛。
毕竟,拥有每日近亿浏览量的后者和我们的生活,太过息息相关。
有媒体报道称,58同城上存在大量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嫌涉诈骗的公司,多位求职者上当受骗,损失金额从几百元至上千元不等。
消费者反映称,58同城平台客服对上述投诉不予受理或反馈时间较长,即便处理也只是删除相关链接,在取证需求中不能提供涉嫌诈骗的企业的详细信息。
实际上,上述事件并非个例。此前,法制晚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搜索2008-2017年的相关一审判决书,国内11个网络招聘平台中涉及刑事案件较多的是58同城和赶集网,58同城涉及的诈骗案件为98起。
就此,《北京商报》记者王维祎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愚以为:
58同城,成也长尾信息,败也长尾信息,想要持续活下去和活好,关键在于收拾好长尾。
其平台上庞大的信息量,带动的就是长尾。初始形态中,就没有太严格进行认证层面的把关。所以大水漫灌之后,在进行整理,就很难真正完成对烂泥地的清理。加上本身很多认证信息出现过期、变更以及不同程度的似是而非,
等到平台成型后,在进行长尾梳理,就会变得很难。
但并非不可解,关键在于平台自己的决心,以及能舍弃多少“直接利益”。
庞大的虚假信息是58同城的顽疾,而真正要做到规范,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在信息发布端进行有效地管控。
尽管不可能对每一条信息都进行核对,但58同城完全可以对能够提供足够证明材料的信息发布者及其信息进行认证,类似于淘宝上的差评系统那般。
如果这种认证程度可以极尽苛刻,而其推荐效果又可以极度优越,以较为平衡的“利益导向”来引导信息发布者主动“认证”和规范自己的内容,或许能够在更大范围内,解决“虚假信息”的顽疾。
尽管58同城有类似机制,但显然不够平衡。
关键看平台自己的决心,对信息设置更多的验证限制,同时也会造成部分真实信息因为“嫌麻烦”而放弃发布。
这种平衡木必然是渐进式的,是逐步围剿虚假信息的生存空间的一场持久战。
但58同城是否敢于去打这样一场持久围剿,则只能拭目以待了!
张书乐 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