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身体就好像一部机器,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自然规律是躲不开逃不掉的。当我们对着镜子悄悄地拔掉第一根白发时,当我们对着额头眼角的皱纹默默地将淡绿色盒子的保湿面霜换成深棕色瓶子的防皱精华液时,当我们发现要摘下近视眼镜或者把书移的远些才能看清上面的字迹时,当我们的头发渐疏肚腩渐挺时,我们不得不面对岁月在我们身上的留痕。
我们可以拒绝谈“老”,我们染了发,化了妆,带上近视加老化的双焦距眼镜,我们在同学聚会时互相赞美鼓励,“一点都没变”,“还是老样子”,“逆生长,冻龄女神”,“今年二十,明年十八”。但其实,人到中年,我们的心血管,肌肉,骨骼,关节,乃至大脑,都开始不可避免地走下坡路。除了保持外表的年轻,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身体能够减缓衰老。
我是一个做什么都希望能够“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的人。当上完“Your Body Inside and Out: Using Exercise Physiology to Slow Aging”(“你的身体由内而外:用运动生理学减缓衰老”)这门课后,我对于健身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体会。
我不算是运动达人,不少运动项目都是浅尝即止,小时候打过乒乓球,大学里学过网球,工作后跟着同事上过几次瑜伽课,非常粗浅地学过一点太极,去羽毛球馆打过羽毛球,去游泳馆学过游泳,但都没有成为爱好,也就没有坚持。有一阵子早起跑步,不久也因为膝盖痛而放弃,就更别提热门的马拉松了。但五年前我开始每天早上在跑步机上快走,因为有iPAD作伴,一边看着美剧一边锻炼,三十分钟很容易坚持下来,居然形成了习惯。我对自己能够这样坚持健身也颇为满意。
但在上完运动生理学的这门课后,我才发现,每天早上三十分钟的快走是一个良好的开始,但还是不够的。比如,五十岁之后,我们的肌肉量每年平均减少1%,而我们的肌肉力量更是会减少3%,所以除了有氧运动外,针对肌肉力量的负重运动就很重要。但其实负重运动也不复杂,如果在健身房,就举举哑铃,由轻到重,不用做很多次,最有效的就是做到自己的极限。也可以在没有器械的情况下靠自身的重量运动,比如俯卧撑,也是从简单的开始,不一定要撑地,可以撑矮桌,也可以从跪姿俯卧撑开始。还可以做平板支撑,从撑半分钟开始,给自己设个小目标,比较容易坚持。
对于骨骼而言,人的骨量在三十岁前达到顶峰,接下来就开始逐渐减少。如果想要延缓骨量的减少,就需要通过一定的冲击力去刺激骨质的再生,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像孩子一样地成天蹦蹦跳跳是最好的。对我来说,比较简单的做法就是跳绳。跳绳不仅对场地的要求不高,还方便外出携带,并且又结合有氧运动,10分钟下来就可以达到气喘吁吁,对于心血管的健康也大有帮助。
尽管我们都不愿意相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大脑是真的在不断地萎缩的,而且差不多也是从三十岁之前就开始了,大脑平均每年缩小大约0.12%,五十岁之后,每年会缩小0.36%-0.6%。而人脑中负责记忆的海马体部分更是在五十岁之后每年平均减小1%。所以当我们开始丢三落四的时候,我们确实有着客观的理由和无奈。但研究表明,运动可以有效地刺激各种生长因子的释放,从而有助于血管生成和神经发生,帮助我们维持甚至提升大脑的健康水平,这一点对于年轻人,年长者,甚至对于帕金森或阿尔茨海默症初期的患者都是有用的。而有氧运动对于大脑的帮助最为有效。
除了坚持多种运动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久坐。“久坐等于吸烟”已经是一个普遍的认知了。所以要给自己创造一些起来走动的机会。比如提醒自己多喝水,既是一个养生的好习惯,也可以让我们主动站起来去倒水,和被动地经常去上厕所。如果要开长会,希望做领导的能够允许甚至鼓励大家站着开会,如果是开电话会,更可以边走边开。
“不朽人生”要求太高,我们一般人做不到,但我们可以通过养成好习惯,让身体这部机器保持润滑,延缓衰老,享受健康的“不锈”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