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六堡茶校本课程通过“种茶、护茶、采茶、炒茶、藏茶、品茶、毕业赠茶、义卖”等系列实践,深度融合劳动教育与思政育人,其课程思政元素可系统提炼为以下核心维度:
一、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
1. 传承中华茶文明
以“茶船古道”千年历史为载体,引导学生理解六堡茶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符号的文化意义,增强对中华茶文明的世界贡献认同。
通过“毕业赠茶”仪式(将自制茶赠予中学),传递“以茶为媒、情系家国”的乡土情结,厚植文化根脉。
2. 乡村振兴使命感
种茶护茶劳动实践关联六堡茶产业对梧州乡村经济的支柱作用,让学生体会“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产业价值,培养服务家乡建设的责任感。
二、劳动精神与品格塑造
1. 工匠精神的具象化
采茶炒茶。严格遵循“一芽二叶”标准、手工杀青工艺,在重复劳动中锤炼精益求精的态度。
藏茶品鉴。通过温度湿度控制实践,培养耐心细致、敬畏传统的职业品格。
2. 艰苦奋斗与集体协作
烈日下采茶、高温中炒茶,使学生亲历“粒粒皆辛苦”,深化对劳动价值的认同。
茶园管护需分工协作(如分组护茶、集体制茶),强化团队意识与集体荣誉感。
三、公民素养与社会担当
1. 规则意识与诚信教育
义卖活动明确标价、品质承诺,融入市场交易规则与契约精神,培养法治观念。
劳动实践中严守安全规范(如炒茶器械操作),强化规则敬畏心。
2. 公益精神与责任感
义卖所得捐助公益项目,引导学生从“受惠者”转变为“奉献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与“和谐”。
四、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观
绿色生产观。护茶环节强调生态种植(如人工除草、有机施肥),传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资源珍惜意识。藏茶课程教授科学储存减少浪费,呼应可持续发展目标。
五、创新精神与时代融合
文化创新。设计茶礼包装、开发茶文创产品(如毕业赠茶礼盒),推动非遗技艺活态传承,培养创造性转化能力。
科技赋能。探索现代工艺对传统制茶的改良(如温控藏茶技术),融合科学精神与传统智慧。
课程特色。劳动与思政的“全链条融合”
1.种茶护茶 实践活动,思政元素聚焦生态责任、集体协作,体现绿色发展观、团队精神的育人目标 ;
2.采茶炒茶实践活动,思政元素聚焦 工匠精神、艰苦奋斗,体现精益求精、吃苦耐劳品格的育人目标;
3.藏茶品茶实践活动,思政元素聚焦文化敬畏、规则意识 ,体现传统传承、严谨态度育人目标;
4.毕业赠茶实践活动,思政元素聚焦 文化认同、情感纽带 ,体现家国情怀、感恩意识育人目标;
5.义卖实践活动,思政元素聚焦诚信法治、公益担当,体现 社会责任、公民素养育人目标。
设计逻辑。以“劳动实践为体、思政元素为魂”,通过“亲手做—深度思—自然悟”路径,实现价值内化(如学生从炒茶汗水理解“敬业”,从义卖收益体会“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