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室里住着一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的病人,男,70岁,平时有吸烟史,并伴有严重肺部疾病。痰多,粘稠,为了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三天给予了气管切开。
科室规定,气管切开的病人,护士至少每两小时吸痰一次,痰多者,按需吸痰,酌情增加吸痰的次数。
此病人由于伴有严重的肺部疾病,血氧饱和度在稍微有些痰液的情况下就掉至95%以下,所以,护士给予这位病人的吸痰次数明显多于同病室其他的病人。
根据监护室的收费标准,吸痰是按次数收费的。即护士每吸痰一次,就在专门的记费本上记一次,然后主班护士按照记费本上的项目,每天上下午分别在电脑费用记账一栏内进行录入收费。
那天上午,正当主班护士在处理医嘱的时候,该病人的家属拿着最近三天的费用清单找了过来。她把费用清单往护士站台一甩,用质问的语气对护士说:“你们这费用是怎么上的,我们都没有吸这么多痰,你们为什么给我们上这么多次?”
护士赶忙放下手头的医嘱,找来了记费本,对家属说:“你先别着急,我给你查查,如果真是我们给你上错了,只要不出院,都可以退的。”
护士查了三天的吸痰次数,没发现跟清单上的有出入。于是,她又把本子拿到家属面前,跟家属一块又共同进行了一下核对,最后,也没有找到错误的地方。
耽误了将近二十分钟,护士总算把这件事情解释清楚了,心想着,没有烦心事的困扰,这下可以安心的处理医嘱了。
可是谁想到,不到一刻钟时间,家属又返了回来。她说研究了半天,觉得还是不对劲,肯定是当班的护士在记费的时候把次数记错了。她还是那句老话:我们根本就没有吸那么多次痰。
这次,任凭主班护士怎么解释,家属死活都不认同。没办法,护士只好请来了护士长。
接下来,护士长电话落实了三个当班的护士。护士们一致认为,她家老爷子痰特别多,确实是吸一次记一次,没有多记的。
护士长的举动,家属看在眼里,但是并不认可,无论护士长怎么解释,家属就是不依不饶,仍旧固执的坚持她的认为。
没办法,护士长向科室护理工作微信群里发了一条消息:凡是给该病人吸痰者,每洗一次,就要让他家属签一次字。
护士长把这个新制定的特殊的规定,告诉了家属,家属表示了认同。
很显然,这样的规定,是面对无理取闹家属的无奈之举。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医患之间面对此类问题“说不清”的局面,省去了护士需要再三解释的麻烦。
但是,这样的规定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它在一定程度上无形的增加了当班护士的工作量,增加了同病室家属的疑惑,使同病室的其他家属看了,对此收费也产生了不信任的感觉。破坏了护士在众多家属中的形象。
那么,在工作中,我们怎样做,才能尽可能的减少或者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1.要勤沟通。
平时工作中,护士要跟家属勤沟通,多讲解一些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向其说明及时吸痰的重要性及目的,取得家属的配合及理解。久而久之,建立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医患之间,只有相互信任了,才能建立起共同战胜疾病的统一战线,为疾病的康复共同努力。
2.多强调。
护士在每次操作之前都要给予强调,加深家属对吸痰的印象。在吸痰的过程中,要向家属强调吸痰的量及性质,说明必须吸痰的重要性。吸痰后进行吸痰效果的评估,用实际行动让家属认可自己的行为。
这样,家属对每次吸痰都会有个较深的客观印象,不会在护士已经吸过的情况下,认为没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