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学,小z同学就迅速成为了老师眼中的“红人”。
他个子小小的,白白净净的脸上,一双炯炯有神的双眼充满了灵气。办公室每个老师见了他,都忍不住夸他:哇,这孩子长得真可爱!
后来,“小可爱”变成了“大麻烦”。小z经常借口肚子痛,躲在教室里,不去参加晨会或者早操。上课时,他总是最后一个进教室,懒懒散散,上课老半天了,才把书磨磨蹭蹭地拿出来。一节课,他总有那么几次下位,甚至自由进出教室。不管老师好言告诫还是严厉教导,他似乎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行我素。当然,他也是每天被同学告状次数最多的一人。要么向别人身上丢石子,要么故意打人,要么抢同学东西。抛开学情不说,小z的行为习惯着实让人头痛,办公室老师们再次看到他时,更多的是摇头和叹息。
眼看开学一月有余,小朋友们都渐渐适应了小学生活,班级常规也较开学初有序多了。小z同学依然没有进入状态来,老师们决定和家长反映下情况。小z的妈妈听到他儿子的种种问题后,她表示幼儿园的时候孩子除了调皮一些,从来不会打扰别人,打人也是偶尔的。是不是老师没有引导好或者及时批评,还是说老师对孩子存在偏见才导致孩子变成这样。对于家长的回答,我们比较吃惊,因为老师们的确在他身上花费了蛮多时间,而且对他照顾有加。家长的话语间,对老师更多的是不信任。
过了几天,家长又主动反映,小孩子回家说老师在班上嘲笑他;小孩子上课玩纸飞机,老师让他丢掉,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事实上,老师未曾有半句奚落他的话语,更别说丢东西一事了。后来,我们又私下问了孩子,孩子直言不记得和妈妈说了些什么。
我是老师,我想说的是:每一位老师都是爱自己的学生的,和家长一样,都对孩子满怀期许。老师愿意用心浇灌每一朵花儿,静静等待花儿的绽放,帮助它们接受阳光和雨露的洗礼。但是老师的一视同仁总是相对的。对于教育责任感特别强、愿意相信老师并且积极配合的家长朋友,老师对他的孩子则会更加耐心些——这是公平的。因为没有家庭的配合,教师的努力也只是无用功。
我是家长,我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的缩小版。孩子是我们自己的,想让孩子优秀,我们就得以身作则。我希望我的孩子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认可,如果我的孩子犯错了,我会生气、会难过,可是我更感激老师向我反馈的信息,并会及时想办法帮助孩子改变自我。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在不断学习的精灵,他们的不完美需要被承认和正视,而我们家长的心态则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进步。我们可以有情绪,但是不可以焦虑过度;我们可以找原因,但是不可以随便为孩子找借口。我们可以有质疑,但是不可以曲解事实。
信任是家校沟通的基础,孩子的成长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愿信任不负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