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学校大阅读活动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否则,在忙碌的九年级,我是不敢想重读这本著作的。
记得上次读这本书,还是学校在开展“一苇可渡”读书沙龙活动期间,那时,杨济谦可能还没有去濮阳。这样说来,快两年了。即使如此,我还依然记得初读此书时带给我的巨大震撼。这本书里提到了两个人能不能在一块的一个标准,即说的着或是说不着。这个判断标准不是血缘关系远近,而是心灵距离远近。按照这样的标准判断,这世上,尤其是受传统教育影响如此之大的中国,能说的着的能有多少?可能囿于传统观念,痛惜子女受苦,许多人虽然说不着,但也只能勉强生活在一起。这样看来,能够为了自己说的着而私奔的老高和吴香香简直就成了英雄,虽然从世俗看,他们也是人渣,但他们毕竟冲破了这种束缚。但毕竟,这样不要脸且勇敢的人只是少数。大部分人只能是百年孤独。
今天重读这本书,依然为吴摩西而遗憾。吴摩西在经历杀猪、染布、劈竹子、挑水,种菜等种种挫折后,嫁给了吴香香有了一个稳定的家。但是,他们并不走心,并且吴香香在姜虎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出轨在先。在吴摩西撞破了他们的好事儿,他们便从容出逃。尤其是吴香香把女儿巧玲留给了吴摩西。出于轻信,吴摩西在寻找香香途中丢掉了给他说的着的巧玲,并且远走咸阳,成了另一个罗长礼。故事虽到此戛然而止,但是,就作品而言,吴摩西有家不能回,终老他乡。找不到巧玲的遗憾应该会伴随他终生,成为他永远的遗憾,并且将这种遗憾带进坟墓。终其一生,也没回延津老家一趟,看看爹娘和哥弟,这种隔阂是如何之深!虽然作为读者,我知道了最后巧玲的结局,但对吴摩西来说,依然是永远的遗憾。
第二个孤独者,老詹。老詹是意大利人,热衷于在中国传教,虽然不太成功,只找到了八个半信徒(吴摩西是半个),但是依然是个坚定的基督教信徒,并且坚信主的力量。来时二十多岁,不会汉语,后来成了中国通,汉语自然不在话下。虽然主未曾带给他婚姻和幸福。老詹的悲剧和孤独在于,生前无人信他,并且事业不成功,但他死后,吴摩西却理解了他。虽然他的大天主教堂只停留在图纸上,但吴摩西却用废竹子建起了两层教堂。但这可能也是老詹的遗憾,即使是竹子做的玩具教堂,也因为吴香香的偷情而化为泡影。老詹奋斗一生,埋骨异乡,也没有实现梦想。虽然,意大利可能没有落叶归根的理念,但也诚为遗憾。但毕竟,老詹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这也算是给他的最大安慰吧!
想到这里,我想起了河南电视台的老节目《沟通无限》,真不错的创意,只有沟通了,人心与人心才无限联通。毕竟,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从你心里到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