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存在越跳越糟的情况?
1、没有过硬的本领,跳槽可能变失业
小方毕业就去了一家当地公司当维修员,工作快七年,工资从开始的三千出头熬到了六千左右,但是经常要上夜班。年底时,由于身体原因,向公司提出了离职。
没想到的是,重新加入求职大军后,竟四处碰壁。不是被那些更加充满能量的年轻人干掉,就是岗位薪资开得太少,福利和待遇更是远不及原先的公司。
只得无奈感叹,上班时候没能练就过硬的本领,让跳槽直接变失业。
职场是残忍的,对于“只有工作经验”的职场人来说更是残忍。毕竟,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招人不是做慈善,而是为以最低成本实现最高收益。
即便你在一个行业干了十年,也只是说明你有工作经验,但却不是一个有工作能力的人。这样的情况下,企业为什么要花高价选择你呢?
薛兆丰教授在最新一季的《奇葩说》里,讲过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实际上,每一个人,每一个时候,都是在为自己的简历打工。不管公司能够维持多久,陪着我们的这份简历会一直陪着我们。
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在职场中,真正能够决定你“议价能力”的,不是你的工作长度,也不是你的跳槽数量,而是你在工作过程中收获的经验和能力,是你能够为公司创造多少价值。
简历越出色,代表你的议价能力越高,是各大公司需要争抢的人才,薪水自然看涨。
反之,你在原公司只是混日子,缺乏原始积累,最终导致简历一栏没有任何成绩和亮点。那么即便跳槽成功也大都是在原地划水,很难实现薪资上涨。
2、跳槽穷半年,不是没有科学依据
职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跳槽穷半年,改行穷三年"。最大的原因便是,跳槽需要成本。就普通职场人来说,很难做到今天辞职,明天上岗这样的无缝衔接。
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经历一段没有任何收入的择业过渡期。
除此之外,到了一家新公司,通常都会有试用期、考察期,短则一个月,多则三个月甚至半年。这期间的薪资待遇通常不会太高,这些都是跳槽的直接成本。
与此同时,重新适应环境所需的精力成本;老关系丢失,建立和维护新关系所需的人际成本;放弃掉原公司未来发展机会的机会成本等。这些跳槽所带来的间接成本,都会对你的工作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3、忽视未来效益,小心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最近在职业论坛看到一名员工吐槽,在原公司遇到涨薪机会当机立断跳槽离开。结果前脚刚走,领导后脚就提拔了远不如自己的同期,薪水算下来竟比自己跳槽后还要多出不少。
内心吐血不止,高薪跳槽变成了变相降薪,却只能默默认栽。
许多时候,人往高处走并没有错。但前提是不能轻视了原公司的发展空间,以及跳槽公司的发展上限。
特别是处在公司或个人的上升阶段时,即便当前“现钱”未能实现增加,但从成长机会、增值机遇等长远角度看来,其价值远远大于高薪的话,不妨平心静气等一等。
就像阿里前首席人力官邓康明说过的一个观点:核心团队是剩下来的,不是选出来的。虽不能一概而论,仔细回味却极具道理。
如果说跳槽代表着敢于追求和勇于挑战,那么能忍住不跳槽,耐下性子把手上的事做好做精,同样也是一个人优秀的底层能力。
怎样避免跳槽成降薪?
1、清晰定位,弄清自己的能力边界
缺失定位的跳槽所带来的结果便是盲目跟风,或是四处碰运气。跳槽之前,首先要弄清自己的能力边界。
比如有哪些是你的长板优势,哪些是你的潜能所在,哪些又是自己压根不擅长的。
准确预估自身的含金量,对自己的优势和潜能所在这部分进行刻意练习,不断强化,进而让自己过往的从业经历实现可持续发展。
2、充分准备,制定长远职业规划
许多公司在面试的时候都会问到应聘者3-5年的职业规划,是因为每个行业都有它的行业壁垒和优势劣势。只有深入了解该行业的前景及发展趋势,弄清自己与目标岗位的差距,及时弥补不足的人,才能让自己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经常听人说,年轻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试错”,毕竟有的是时间折腾。但这其中的试错,并不代表毫无章法的盲目择业,今天在这里做得不开心就换一家,改行就像家常便饭。
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把上班当做混日子,所带来的的结果,便可能就只是原有的工作经验用几年。
3、合理预估原公司沉淀增长价值
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中说到: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
按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这一比例计算的话,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时间。
无论你想跳槽去哪,深入影响核心的专业能力才是决定你“身价”根本,而这种能力的背后,离不开行业的深耕和耐心支撑。
跳槽所带来的升职加薪固然诱人,但贸然从一个企业跳槽到另外一个企业,反倒可能错失掉成长的机会。
如果没有遇到有能让你产生质变的机遇,耐心地在现有的公司扛下去,或许反而是更有利的选择。
一句话总结,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永远不缺创收机会。对真正有准备的人来说,跳槽不是选择而是水到渠成。
而将跳槽当做“买彩票”,终日幻想下一份工作会更好的人来说。每一次的辞职,也终将垒成了挡在未来路上的高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