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与儿子聊天,偶然间提到自己暑假辞职的打算,看到儿子的情绪立马低落了下来,我想安慰他,他却一点也不配合,并催我立马回自己的房间。
我看他拒绝沟通,不想理会我,便回自己房间该干嘛干嘛。
尽管之前我曾与儿子商量过是去郑州还是本地读高中的问题,他的回答却一直都是能考上郑州的高中就去上。
在本地读最好的高中,以他现在的成绩,是不成问题的,如果去郑州读高中,那意味着要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对缺乏安全感的儿子来说,是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的。
我不想勉强他马上做出选择,便做好了两手准备,一边着手装修郑州的房子,并确保开学前能入住,一边做好他在本地读高中的思想准备。
如果他不去郑州读高中,那意味着我的辞职要受到他的影响,孩子的高中三年是很关键的,曾经我以为,必须要有我的陪伴,他才能顺利度过三年高中,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
而现在随着力量感的生发,我越来越觉得只有当我成为那个更自信,更笃定的自己时,才能给予他更多的支持与帮助。
而现在当我面临人生的重大选择时,我看到了孩子背后的恐惧与担忧。我该如何做到既坚持自己的选择,又能帮助孩子更好的面对自己的脆弱,生发力量感呢!
讲道理他是听不进去的,也拒绝与我沟通,他把房门闭的紧紧的,我刚刚告诉他,不管他选择在哪读高中,我都会考虑辞职,如果他在本地读高中,我会从郑州每周回来看他一次。
也许听到我的这些话,他又重温过去那些受伤的感觉了吧!
儿子从小经历了我与前夫糟糕的亲密关系,小小的他从幼年的开朗,活泼慢慢变得自卑,胆小,敏感,脆弱。
尽管我一直努力给他更多的爱与呵护,但我那时无力,心神憔悴的状态能给到他的支持与爱是有限的。
他常常陷入两难境地,因为我与前夫在他小时候也曾像我的父母一样,在他面前各种抱怨,控诉对方,有时还常常幼稚的让他当法官,来判断谁的对错,那才是个七八岁的孩子啊!
所以,儿子总是比身边的孩子看起来早熟很多,不只是因为他块头大一点,是他心思细腻,总是比同龄的孩子显得更老成持重。
记得有一次儿子告诉我,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他经常上课走神,有时候上课四十五分钟,他可以看天花板四十分钟。
七年级时,儿子进入青春期,我观察到他经常低头缩背,与别人说话时,也是目光躲闪,根本不敢看别人的眼睛。
七年级下学期,他转到一所离家近的新学校,在得知要转学的那个寒假,他脸上的痘痘疯长,整个人也变得焦躁不安。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才意识到转学对一个孩子来说,绝不像家长想象的那么简单,尤其是对一个缺乏安全感,敏感内向的孩子而言,那意味着他要离开他熟悉的同学,老师,重新适应新的环境。
转到新学校的儿子,在班主任的照顾下,很快适应了新环境,但他在课堂上却有很多小毛病,手总是不自觉的抠抠手指甲,摸摸鼻子等,听课状态与习惯很不好。
那个时候,我与前夫的关系依然很糟糕,儿子懂事后,越来越不喜欢父亲,开家长会,拒绝让爸爸参加,内心很不接纳父亲,对他各种嫌弃。
这与我对前夫的态度是息息相关的,我那时一方面讨厌他的暴脾气与极端行为,一方面无力离开,我们把对他的嫌弃压抑在心里,而前夫也越来越无力改变。每次脾气爆发后,各种保证,妥协也不管什么用。
直到最近两年,当我改变后,儿子也变了,上课时的那些小毛病没有了,整个人也变得开朗,活泼了很多。
尤其是今年,我调到他所在的学校,并带他的课,看到他状态的明显好转,学习也取得有史以来最棒的成绩(全校一千多名,排名三十多名)。
今年,他面临中考,我在很多人的质疑与劝说中(再忍一年,不能影响孩子中考),从家里搬了出来,他的学习成绩只是出现了一次波动,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
如今,他马上读高中,如果我放弃自己的选择,为了他,再忍三年,结果一定会是像自己期望的那样发生吗?
不一定!
孩子的人生终归是需要他一步步走出来的,他要做的人生功课一点都不会少。我要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他:每个人的人生只有一次,尊重自己的选择,活出天赋绽放的感觉,才能更多的帮助别人。
如果自己一直是压抑着的,不敢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又怎么能期待孩子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呢!
这一生中,目前最爱我的人也是我最在意的人,对我的选择暂时是不支持的,正像周梵老师说的,我们做一件事,不需要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赞同,支持。
而我们也需要放下对身边人索取支持的期待,当他们给不出你想要的支持时,是注定要失望的。
所以,我需要提升自己的力量感,当我能够稳稳的离开,不被他人的情绪影响或左右时,总有一天会被他们理解与支持,我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的等待……
等待他们摆脱受害者模式,等待他们去适应变化与积蓄力量,同时不被对方的情绪影响到,当我们内在笃定时,才能让对方更快的走出恐惧,表现出我们希望看到的样子与状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