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说话吗?

图片发自简书App


案例一:

有个基督徒问神父:神父,请问祷告的时候,可以吸烟吗?

神父痛斥他:当然不可以。

祷告的时候必须非常虔诚,怎么能吸烟呢。

这个基督徒想了想,换了一种问法:那请问神父,吸烟的时候,可以祷告吗?

神父说:当然可以,孩子,在任何时候,你都可以祷告。

案例二:

加油站加油,充2000以上,打九折,很少有人充,效果不太好!

加油站加200元油,结费时服务人员说,今天你可以免费加油,只要你充值2000元,活动只限三天,今天最后一天了。

哦,最后一天呀,反正以后也是总加油,那就充2000吧,最起码今天是白加了,嘿嘿!

案例三:

公司电脑老联不上网,内勤问电脑售后服务的小王,小王问,你问“你联上网线了吗?”“当然联着了,我傻啊!”“…”。双方情绪都不好了。

换种说法:你把网线断了,重新启动一下,稍等等看。若还不行,把猫后面的线拔下来重新插一下。

果然好了。两种可能:一是网线虽连着,但电源线没插上电源;二是连猫的线没插好。

为什么都是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表达方式结果却不同呢?

这里有人们的“损失规避”心理在做怪。

“损失规避”:得到的快乐其实并没有办法缓解失去的痛苦。

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怎样才能破解“损失规避”带来的心理阻力呢?

方法一:降低期望值,再超期望值让客户得到,让客户感到是得到而不是失去。

如案例一:做祈祷本是做好事,那吸烟是件坏事,做好事时怎么可以做坏事呢,就好像是祈祷时吸烟是“失”。但若是吸烟是既定事实,那在既定坏事时做好事也不错,这就好比是在吸烟时祈祷是“得”,损失规避心理就是可以接‘’得‘’而不接受“失“。

方法二: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突出客户如果错过所承担的机会成本。

如案例二。免费200元的充值,我是“得”呀,虽然需要充值2000元的“失“,因为是最后一天嘛,错过这个“得”,以后我得自付200元,这也是“失“。避免损失心理就又起了作用。

“赠送”是商家让客户感到“得”常用方法,再配上限时销售,限量销售,限场地销售,一般的客户都会投降。

最后一天、最后一次、最后一次,这‘’最后‘’两字价值非凡!

方法三:不是问做了没做,而是直接告诉怎么做,做多少,做得好不好。

如案例三。问联了没联,是对我智商的低估,是一种“失”,而直接让客户选择”做什么怎么做“来解决问题,问题的解决就是”得“。

常见的卖煎饼果子时的经典,不问客户要不要带鸡蛋的,而是直接问是要一个鸡蛋的还是两个?

原来总是觉得有些人就是会说话,其实奥妙在于换种说法来表达, 用语义效应来破解人们损失规避心理,认知的提升啊!

                  ----学习刘润五商的语义效应总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案例一: 有个基督徒问神父:神父,请问祷告的时候,可以吸烟吗? 神父痛斥他:当然不可以。 祷告的时候必须非常虔诚,...
    总在成长阅读 247评论 0 1
  • 只要没有功能障碍,每个人都会说话,几个月大的婴儿也会咿咿呀呀说几句。但我一个同事却跟我说,他跟每个人都会推荐,一定...
    宵汀阅读 238评论 0 3
  • 在说话时,你的表达是否能够让人感觉舒服,让人愿意听你的,愿意给你说的机会。 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很多人,不管是陌生人还...
    翠霞_0256阅读 243评论 2 3
  • 会说话吗?当我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你一定会说我傻了,谁不会说话,除非是哑巴,可是你真的会说话吗? 你会不会说话,意味着...
    淡雅百合85阅读 465评论 0 3
  • - 01 - 前些天看到朋友圈里的S姑娘发了自己手被烫的图片,并且还自带了一句自嘲的文字说明,然后评论里那些看似关...
    傻小弟阅读 1,817评论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