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收到文友一湖的微信邀请,问我2月18日(下周二晚上)啊有空,去参加她的新书发布会。
我的回答是:必须有空!
2月18日,下了班,先去附近的超市闲逛半小时,6点钟,去笠泽书院。
到达书院,一看真是盛况空前。以为自己来得早,谁知,文友们来得更早,更多!
这次的读书会报名者空前踊跃,所以,现场位子排得特别足。
热烈祝贺一湖文友!这是你的第二本著作,我要和你合个影。
这一刻的一湖成了明星,大家轮流手持新书请她签名,拍照留念。
今天的分享会由凉初兄主持,我刚到就给我安排了任务,要我在分享会上发言。
腰细了,书才刚刚拿到,还没看过,一点准备都没有,能讲点啥?总不能瞎讲吧!
初兄讲:本来就是大家瞎讲讲,用不着准备的。
大家都笑,还有人凑趣:对啊,你就瞎讲好了,我们就喜欢听你瞎讲,反正你吹牛皮从来不用打草稿!
我是拎得清朋友,坐下就马上翻起了新书,临时恶补一下。难道真的瞎讲,总归是要做点准备的。
当天高朋满座嘉宾云集,文联主席都来了三位,两位是前任,一位现任,还有不认识的朋友,要是真的瞎讲讲,坍的可不是我一个人的台,是我们整个吴江作协。这个罪名可担不起啊!
这一翻发现,一湖的这本书写的真是好。这本书被称为是一部写给吴江的“情书”,吴江本土的名胜古迹,诗词歌赋,俗语小曲,作者都一一用自己的视角和思维去记述,去感悟,写成文字。
让我最最感叹的,是写这种史实类的文章,通篇不用一个“摘自……”这是我最恨的做派,某些大咖写书著文,常用这手法。读这样的文章,好比是在嚼别人吐出来的甘蔗渣。这本书里所有的典故,都是作者在查录了众多典籍之后进行考证,用自己的理解进行散文化的记述,真实,详尽,却看不到一个摘。
我是内行人,一下就能看得出来,这本书里下的功夫,那是不得了,了不得!写史记类的文章,用到一个典故,都要反复查阅考证,稍有不慎就会出错,而这是一本书,通篇可不得有上百个典故?要一一查证并写成书,确保不出错,不知道作者花费了多少功夫,查阅了多少资料!想想头皮都发麻!
所以,这本书被入选苏州市2023年度重点作家作品创作扶持项目。
特邀著名古琴演奏家张秋红女史以一段古琴演奏《醉渔唱晚》作为暖场。
作协主席作开场白
作者讲述自己的创作经历和感悟。
下一个议程就是嘉宾发言。腰细了,我居然是那第一个发言的嘉宾!庆幸自己好得刚才恶补了一场,不然,真的要晾在那里出洋相了!
瞎讲的话大致记录一下:首先,热烈祝贺文友一湖的著作《枫江漫》首发。这是她的第二本著作。这些年,一湖一直笔耕不辍,佳作纷呈,除了天赋,她的努力和勤奋也让大家叹服。比如这本书,我刚才粗略翻了翻,就知道她下了大功夫,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作为一个吴江人,看到这本非吴江人写给吴江的书,是很感动,也很汗颜的。一湖写得真是好啊!熟悉的吴江,熟悉的故事,写吴语小调“栀子花开六瓣头,情哥郎约我黄昏后。”写吴地方言,小孩子叫“小毛头”,老头儿是“老老头”,膝盖骨是“脚馒头”,多少生动有趣,又是如此真实细致!比我们本乡本土的吴江人写得还要传神!
最后我讲,这本详述吴江诗词歌赋,名胜典故的著作,我们这些吴江的本土作者是可以放在案头当作工具书的。
呱唧呱唧,主持人夸我讲得很好。谢谢,不坍台就很好。
文友阿华老师发言
文友浦老师发言
文友费敏老师发言
文友俞平老师发言
前文联主席王庆向作者赠送墨宝祝贺。
前文联主席俞前发言
文联主席吴颖育作总结性发言
合影留念。
从这张合影上来看,当天到场一共有近40人(有人提前退场)。真是盛况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