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总共阅读了12小时11分钟,前前后后大概花了一个多月吧。一开始是我老婆阅读了这本书,阅读的时候我偶尔能看到她被感动的流下了眼泪,我比较诧异。看书能让我感动的不多,流下眼泪就更难了,之前阅读《追风筝的人》的时候体验到了鼻子一酸,要忍不住的感觉了,那是为数不多的一次。我老婆看完之后就一直让我看,并且总说忍不住要告诉我剧情,我最烦剧透,所以我看完手上的书就来看这本《人生海海》了。
整本书开始的部分都是描述“我”视角下整个村庄生活的情景,陆陆续续地一些人物也各自出场 ,最重要的几个人:“上校”,“老巫头”,“老保长”,“雌老虎”,“小瞎子”......,“上校”传奇的一生简直够其他人活上几辈子了,当过医生,军官,特务,接触过日本人,国民党,共产党等各类人物。丰富的生活经历随便说出来都是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也更加好奇他身上的各种秘密。剧情的铺垫展开更多的是突出“上校”的人物性格。医术高明,救死扶伤,刚正不阿,忍辱负重,太多褒义词可以放在他身上了。其他人物穿插着推动剧情围绕着“上校”发展,上校的往事慢慢被披露出来,让我们了解了上校的过去,以及上校的为人,当然有些事情道听途说,“上校”依然还是那么的神秘。“上校”开始逃命,被抓,疯掉之后又被放出来,又“被”娶了一个体贴,深爱着“上校”的老婆,最后也算是老有所终吧。“我”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像一台摄像机一样记录了“上校”坎坷,曲折,传奇一生。整书快结束的时候,“我”也一直在思考着人生,思考着这一切事情发展的因果关系,全书第三部分非常发人深思,感人肺腑,很多人生哲理的话语都出现在这一章。其中非常经典的一句话,我想也是作者想分享给我们的人生哲理: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全书中的各种悲剧:爷爷举报上校,上校残害小瞎子,父亲老年疑神疑鬼,小瞎子的残疾,前妻的意外离世等等。我个人认为都是他们不得已的选择,在当时的环境下,生活所迫,他们看起来根本没得选择。很多时候生活看起来是个选择题,你的选项有很多,但其实你根本没得选。如果事后我们再来看看大家的选择,也许选项并不唯一,我们可以选个更好的,让自己过得更幸福。可惜世上没有如果,只有后果。
最后总结一下吧,生活很多时候看起来被逼的没得选择,也许我们要放弃一些东西,以便我们的选项能够增多,至少我们先要活下去,能活着,我们就是勇士。幸福也只会再次降临在活着的人身上!
全书经典语录:
秋末冬初,风是染料,把碧绿的树叶子一层层染,最后染成黄铜色。
百草不如一木,百闻不如一见。
人啊,心头一定要有个怕,有个躲。世间很大,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不能太任着性子,该低头时要低头,该认错时要认错。
我感到,背上负着一千斤目光,两条细腿撑不住,在打战。我第一次认识到,羞愧是有重量的。
今后你要学学做人,不要动不动跟人发火,这世道越来越乱了,不要老得罪人,多得罪一个人就多一条死路。
人和兽之间,只隔着一团愤怒,像生死之间只隔着一层纸。
惊蛰不动土,春分不上山。清明吃青果,冬至吃白饼。立夏小满足,大雪兆丰年。鲤鱼跳龙门,雷公进屋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人活一世,总要经历很多事,有些事情像空气,随风飘散,不留痕迹;有些事情像水印子,留得了一时留不久;而有些事情则像木刻,刻上去了,消不去的。我觉得自己经历的一些事,像烙铁烙穿肉、伤到筋的疤,不但消不失,还会在阴雨天隐隐疼。
生活不是你活过的样子,而是你记住的样子。
当一个人心怀悲悯时就不会去索取,悲悯是清空欲望的删除键。
在乡下,人心像日常生活一样粗糙简单,黑白分明,分辨不了黑白交织出来的复杂图案和色彩。
世上没有如果,只有后果。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
幸福是养自己心的,不是养人家眼的。
世上最无情的是老人,其次是有钱人。老人因为怕死或不怕死而变得无情,有钱人因为可以用钱买到无情而变得无情。
多数人说了一辈子话,只有临终遗言才有人听;如果临终遗言都没人听,这人差不多就白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