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安顿在当下,所有的内耗自会烟消云散。
张凤侠的洒脱与肆意,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李文秀心中的枷锁。
李文秀放松了紧绷的神经,放下了工作的失意,从都市中带回来的疲惫也一扫而空。
原本她一心想着攒点钱,去大城市写作,最后却选择和张凤侠一起转场到夏牧场生活。
夏牧场风景宜人,但地形复杂,车开不进去,也没有通电,离最近的县城骑马也要好几天。
在这个近乎与世隔绝的地方,李文秀忘记了世俗的琐事,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把自己沉入了最本真的生活中。
天气晴朗时,她和哈萨克族的姑娘们结伴去河边洗衣服,或者参加当地人举办的舞会。
阴雨连绵时,她就一边听着天然的白噪音,一边坐在帐篷里静静地写作。
不知不觉间,李文秀内心的焦虑、挫败与犹疑,便统统消失不见了。
她本以为,只有去文化氛围浓厚的大城市,在充足物质条件的支撑下,自己才能专注写作。
没想到,生活在大自然中,拿桦树皮代替纸张,她照样能继续写作,甚至比从前写得更好。
她也学会了尽情享受当下,饿了喝一碗热乎的奶茶,困了在草地上倒头就睡。
去森林里聆听溪水潺潺、虫鸣鸟叫,在旷野上遥望策马奔腾的少年、成群结队的牛羊……
亲自用感官捕捉到的每一个精彩瞬间,都成了她笔下取之不尽的素材。
而她写下的那些灵动文字,也得到了知名作家的认可,发表到了杂志报刊上。
被阿勒泰治愈的李文秀,还教会了牧民们走出内耗,活在当下。
她告诉苏力坦,传统并非一成不变,只有一直变化才是不变的。
她鼓励托肯,无论能不能改嫁,都应该停止抱怨,过好每一天的生活。
她还对巴太说:“我们才二十岁,根本不知道真正喜欢的生活是什么,为什么不去试试呢?”
于是,苏力坦卖掉一半牛羊,尝试独自去放牧;托肯得以改嫁,并带着孩子去县城读书。
巴太也前往马场驯马,看过了外面的世界,三年后才重新回到草原。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只有活在当下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
大多数人的内耗,往往就源于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摆脱不了过去,又过度担忧未来。
可是当你专注于眼前,活在此时此刻,心中的焦虑与烦躁便会消解大半。
也许,困在高楼大厦中的我们,难以找到如阿勒泰一般,开阔而宁静的灵魂栖息地。
但只要你的心静下来,哪里都是阿勒泰,处处都有桃花源。
心烦意乱时,去小区的凉亭吹吹风;殚精竭虑时,到附近的公园散散步;消沉悲观时,在自己的房间里看看书……
过去的留不住,明天也抓不到,不如清空焦虑与纠结,静下心来把握住今天。
把自己当成一棵树,扎实地踩进泥土里,长在生活里,以丰富的体验提升内在的能量。
所有想不通、看不透、解决不了的问题,你都能在一圈圈增长的年轮中找到答案。
在剧中,有位作家询问李文秀,在夏牧场都经历了什么?
她想了想,一字一句地回答:“去爱,去生活,去受伤。”
日子是过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千忧万虑皆源自我们内心的混乱。
而认真生活,就是繁杂困局的出口,也是治愈内耗的良药。
很多时候,你纠结的事情或许并不重要,你担忧的事情根本不会发生,你焦虑的事情也总能顺利解决。
消耗你的从来不是外界的境况,而是你给自己设置的精神牢笼。
以后的日子里,别再自我折磨,放下对人事的杂念,卸下那沉重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