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陆乔南
五年了,没有在参加过一次升旗仪式。
我隔着铁栏杆,重温一遍。
望着徐徐升到顶的国旗,心里满满都是感动。
今年夏天,我结束了所有研究生的课程。
从今往后,再也没有开学了。
而我,终于回家。
高中毕业的的那一年,但这些恶憧憬和十一分的忐忑,挥别了从小生活的城市,飞去九千公里外的英国念书。
初出茅庐的少年,自以为成熟地开始了向往已久的自由生活。
十八岁,第一次飞长途航程,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一顿机餐,一份零食都用数码相机拍下来。
起飞降落的时候拉着邻座小伙伴的手激动地看着机窗外的农田海岸线甚至沙漠。
或是晨光涌起,亦或灯火四溢,心里按捺不住欢呼。
真正残酷的生活挑战,却是从走下机舱的那一刻开始的。
从简简单单的洗衣做饭开始,在超市精挑细选质优的时令蔬果,在肉铺的柜台前隔着八小时时差打电话问妈妈“五花肉和里脊肉的区别……”
后来慢慢学会洗衣液尽量不选含有生物酶的,柔顺剂和水的最佳比例。
高中时候,从未想过的生活点滴,自己打理起来,却暗藏玄机。
因为这九千公里的距离,被给予了彻底的自由,不再有回家门禁,零用钱一年一给,参加各类娱乐活动都不再有约束……
去过酒吧,玩过欧洲最高的过山车,进了赌场,买过奢侈品,可事实是,历经种种,反而成为了更为自律的人,因为亲眼所见“自由”之害,才愈发懂得自律之用。
所谓报喜不报忧,逐渐成为一种本能。
也有过生病到很严重的时候,在外参加会议搭乘深夜的火车回学校,顶着四十度的高烧撑到房间却接到家里的视频邀请。
接通电话后,装作忙碌收拾房间的样子,只怕对着镜头会被看出端倪。
好不容易挂断电话,再清醒过来的时候,已是到了隔日下午。
从未有过的孤独和曾经只在课本上看过的恋乡情怀就是从那时开始在心底疯狂滋生蔓延。
因为想家,来来回回,如此十几回,反反复复看着手机上的倒计时从“离家还有七十二天”转成“离回学校还有十六天”,各种积极情绪难免被消磨一空。
到后来,想到要飞长途就厌烦。
每一次出发去机场前都把自己折腾地疲惫不堪,为了能上机就倒头大睡以熬过无趣的十几个钟头。
同一段航程,离家与回家又是天壤之别。
每每启程去学校,总是心如止水,脑中空空。
返程的航班却总是叫人归心似箭,每一眼看落地时间都恨不得时钟走得快一些,再快一些。
几年间,欧洲及大集团的航线坐了不少次,记忆中乘坐国航倒显得屈指可数。
那一年暑假回家,一脚跨上机舱听到乘务员首先用国语播报的心情,只觉得满腔热血涌向头顶,化作一团团雾气挤满了眼眶;
待到机餐发放,祈祷前排乘客多拿西式套餐,只为尝一尝其实并不美味却时隔一年之久的中国菜,麻婆豆腐饭。
四年来,无数次对着航线地图发呆,闭上眼,倒是可以背出这些国内国外途径城市的名字了。
我不是一个有耐心的人,拿着护照排队入关,等待一小时是极限。
通常是等着等着变没了脾气,木着一张脸机械回答海关的例行公事。
最近两年来,世界各地不安全因素增加,安检时间增加,一场等下来更是内心焦躁不安。
最近一次回国的时候,碰上了几十年一遇的特大雷暴,飞机在上海上空盘旋多时,仍然没有机会降落,只得飞到武汉等待塔台安排再降。
这本是郁闷至极之事,我盯着前排座椅上的电子屏,看着航线地图,为每一寸接近上海而欣喜,不知不觉竟也熬过了两小时。
待到入关取行李,机场大厅里因之前受天气影响同时降落的七八个航班人头攒动,队伍更是一眼望不到尽头。
“中国边检”四个大字却让人无比安心,我甘愿站在这里,悠悠等待每一分每一秒,只为通过此道,回家。
作者简介:陆乔南,九零不太后,目前海带青年一枚。热爱旅游,记录生活,喜欢有创意的小东西。人生苦短,要和有趣的人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