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家庭读书会后,我进行了复盘,感觉需要提高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没有提前准备,只是临时起意;比如没有让大家准备文字稿,而是赶鸭子上架,拿上书就上台了。所以,在第二次家庭读书会来临之际,我尝试着在手机里查找家庭读书会的相关内容。
搜了没一会儿,一个名为“一卷书缘”的视频号引起了我的注意,视频的主讲人是“书行中国”品牌发起人、猫头鹰图书馆创始人、4年陪孩子读了2000多本书的张言希老师。张老师谈到他们家把亲子阅读坚持了三年,每周三晚上召开家庭读书会,地点就在餐桌旁,首先定时30分钟进行自主阅读,然后轮流分享阅读感悟,同时,张老师还设计了诸如趣味游戏、发放奖励、故事续写来激发热情。这样的方法提升了家人的阅读兴趣,尤其是构建了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和爱人就定下了不买电视只买书的决定,现在想来,这个决定确实很棒。现在的孩子,得空就从书架上拿起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来读,别人写完作业休息的时候是看电视,我家孩子是用读书来代替休息。晚上睡觉前,必须读一会时间书,要不他是不会睡觉的。当然,这点习惯还得益于孩子老师的培养和要求,儿子的老师是一位酷爱阅读的老师,从毛泽东选集到诺贝尔获奖作品,从畅销书到经典名著,老师不仅自己阅读,而且还推荐学生来读。语文老师平时是不布置书面作业的,布置的几乎都是阅读作业,每天要求学生至少阅读40分钟,这一点对孩子喜欢阅读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既然孩子喜欢阅读,那就给他创设更好的环境吧,于是,我将客厅的电视墙整体打成了书柜,记得在让设计师设计的时候,设计师还有些困惑,问我们难道要把这整面墙都做成书柜,这得放多少书呀?还别说,每年家里都会买几十本甚至更多的书,有绘本、文学名著,也有科普类的书籍,更有自己喜欢的教育专业类的书籍。每天下班/放学后来到书柜前,拿起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坐在沙发上细细品读,怎一个惬意了得。
平时孩子喜欢阅读科普类的书籍,大英儿童漫画百科65本,每本基本上读过了两遍,但是平时休息的时候还会拿来再读,也不知道这些书有什么魔力,可能是单纯的喜欢吧!
说到这里,就要谈一谈“喜欢”和“应该”这两个词啦。每年的寒暑假,各大媒体都会相继发布假期推荐孩子阅读的书目,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一应俱全,数不胜数,有的还打着人民日报、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等官方媒体或部门的旗号,虽分不清真假,但是鼓励人们阅读的初心是好的。所以,在书单发不出来之后,各位家长就开始按照书单给孩子买书,一看这一本没有读过,买下来,一看那一本也没有读过,立马下单。回到家后,给孩子制定了详细的阅读计划,每天读多少页,做多少批注,写多少读书笔记,摘录多少好词好句。
这些方法在督促孩子阅读方面无可厚非,倾注了家长的心血,也能带来成绩的提高,问题时孩子是否喜欢,你是否发现,他仍然会在闲暇的时候读一些你所谓的闲书,绘本、漫画、儿童百科,甚至是脑筋急转弯或者一年级的小豆豆。诸多高年级的家长看不得孩子阅读这些书,认为他们应该读一些中外名著,从经典中汲取文学营养。读路遥的《人生》,感受“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的哲理;应该读《简爱》,体会灰姑娘的的出彩人生;应该读《繁星春水》,去感悟人世间最纯最本色的母爱;应该读“四大名著”,去理解明清小说的魅力所在。
这些都不为过,只要孩子喜欢,尽可拿来阅读,但是也不要抹杀孩子对所谓“闲书”的喜欢之情,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犹太人为了让孩子从小爱上读书,总会在书籍上涂抹上蜂蜜,让孩子舔,孩子在舔蜂蜜的同时,感受到书是甜的,从而对阅读书籍产生较浓厚的兴致。一个人只有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他才能走得更远,走的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