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幸福力教育》这本书,被震撼了。
厚厚的413页。是不是又有一些高深的理论读不懂?第一次看到“幸福力”三个字时,觉得王薇华教授这个选点真好。我听说过“思考力”“领导力”“洞察力”等,却没听过“幸福力”。真是每一本书都能带给我惊喜。
当翻开《幸福力教育》时,看到了一张色彩鲜明的饼状图。王教授把那张饼状图变成了一个目录。翻到目录,映入眼帘的是20个“积极”:积极性格、积极情绪、积极心态、积极力量、积极语言......对应的关键词是每个章节的核心:乐商、情商、心商、施容、语商、爱商、财商、德商、志商......
“幸福力”教育,由20个积极因素构成,每一个积极因素又对应着一种幸福品质。整本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探讨了教育的多个方面,让我看到了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幸福力教育不是直接、单纯的知识教育,而是隐藏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对孩子的理解、关怀和德育,引导孩子自立自强,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爱商,你听说过吗?我还真没听说过。我听说过智商、情商、财商等,没听说过爱商,于是先补一补这一课。
这是第十二章,名为《积极关系——爱商》。
美国著名人际关系学者卡耐基曾说,一个人的事业成功,只有11%是因为他的专业,80%都依赖于人际关系和处事方法。这充分说明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良好的、亲切的、互惠的、平等和长久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幸福的最好的预言师。
第二节里谈论了《和谐关系:爱与被爱的能力》。和谐关系有两大方面:一是亲密关系,二是亲子关系。
首先说说亲密关系。
哈弗大学进行了一项追踪研究,旨在探明人的一生中是什么让我们能够保持健康和幸福的生活。75年间,哈弗大学心理学家追踪了共计724位男性,得出的第一个结论是:决定人一生的健康与幸福的不是有没有豪车、豪宅,不是银行账户里有多少存款,不是功成名就,不是取得了多大的权利与名望,不是天赋、智商有多高,而是是否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才是让一个人保持健康、快乐与幸福的关键所在。这项研究的第二个重要结论是: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拥有的朋友的数量,而是亲密关系的质量(这里的亲密关泛指亲情、友情和爱情)。而婚姻里的亲密关系又是最重要的核心关系。良好的亲密关系能给人归属感,这是一种深入彼此内心的亲密关系,包括接受、分享、依赖、信任、支持、承诺、爱和关怀。真正的亲密是指两个人之间有呼应,情感能量可以流动的状态。而维系亲密关系的重要因素就包括积极分享、承诺、分担、乐于付出、随和、宽容。
我想,一个人是否获得幸福,要看他是否有爱与被爱的能力,去构建起亲密的和谐关系。追寻爱情是获得幸福的亲密关系的条件。但放眼看去,快节奏生活的今天,很多年轻人似乎失去了追寻爱情的勇气,选择单身。哎,这是社会问题吗?还是人们对幸福的理解有了重新的定义?
再说说亲子关系。
王教授说亲子关系有四个特征:一是亲子关系是最长、最普遍、最稳定的关系;二是亲子之间在生活上有十分直接、密切的联系与相互作用;三是亲子关系是由血缘决定的,不能随便选择和改变;四是亲子关系是否良好,是影响孩子人格形成与发展的要素。
我想起了那个丑小鸭中学的校长的观点:好的关系就是好的教育。丑小鸭中学收取的那些孩子都是问题孩子。那些孩子的亲子关系都很糟糕。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都会不自觉地传承着那种高高在上的家长制作风。“我是为你好”“必须得听我的,照我说的办”,这样的家长制令孩子们很反感,缺少真正的平等、尊重和关爱,导致亲子关系恶化,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父母应该提高共情能力,多换位思考,从孩子的立场观察、考虑问题。说起容易做起难。
有一次我刷到一个视频,那位妈妈对自己的宝贝说:幺儿,如果你读书不得行也没有关系,妈妈和爸爸一起奋斗买了两套房子,到时候把房子卖了我们去开个店也能生活。还有实在混不下去了,我们还可以回农村去噻。也许妈妈的话让孩子有了安全感。
听到这位妈妈的话,我在想那些城市里的妈妈们,一天都让孩子在补习班之间穿梭,孩子们的压力得有多大。他们的亲子关系会好吗?孩子们会感恩、乐观、友好、合作、创造、坚持、公正、宽容、幽默吗?父母们是否为孩子提供了和谐、温暖、丰富、有爱的环境呢?
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积极的力量。营造有爱的环境,才能培养出儿童有爱的能力。
王教授在书中写道:什么是爱商呢?爱商首先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是指爱的商数、智慧。
爱商就是要懂得关爱、理解、呵护别人,让你的爱得到别人的认可,时间久了,别人就会愿意和你交往。
培养爱商,这是幸福力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