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是人的基本行为之一,也是建立社会联系、形成社会体系的基本手段之一,无论是对于个人需求满足还是社会发展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如果把视野放宽,可以说所有有生命的物体都在说话,只不过说话的方式与内容不同而已,所以也可以这样理解,说话是生命体的本能,是生命活力的体现,而对于人来说,说话就更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作为人的基本行为之一,说话是人的基本需求,也就是无论言者是否有意,说话时是否有他人在场,说话就是人体现自身生命活力的一种需求,至于有意识地说话,更是体现了人更高层次的需求。
有意识地说话意味着说的话有特定目的和目标,比如情感表达、态度体现、观念输出、需求满足等,这种有目的目标和话通常是说给特定对象,通过说话表明自己的意愿与需求,或者可以获得他人理解、配合、支持,或者可以消除他人误解,避免他人对立对抗,所以如果不说话、不会说话、不能说话,就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利影响。
所以,无论是否有意识,人都需要说话,说话不仅是人的基本行为之一,也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确实有人会说话,有人不会说话,会说话就是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与情感,不会说话的则是在这一方面做得欠缺甚至还有可能说话难听或伤及他人,但都不能因此即在这一基本权利方面有不同,因为,如前所述,说话即是人的基本权利,也是人的基本需求,如果因人废言、禁言就是侵犯他人权利和违背自然规律。
不过在传统社会中却把禁止、限制他人说话变成常态,说话需要有资格,说话需要符合标准,否则就是忤逆犯上、有悖伦常,更有甚者,把禁止人乱说话冠以维持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的冠冕堂皇的口号,堂而皇之地限制人说话的权利,其本来目的不外乎就是不愿意听到、或者惧怕听到不中听的话。
的确有人乱说话,但这不是限制人说话的理由,因为,是否乱说话、是否不中听要到说出来之后才知道,即便有负面影响,应该是在事后追责而不是事前限制,这种事前限制、禁止的方式,所做的就是个别人犯病众人服药。
可是那些在传统社会里禁止别人说话的人是不在乎这些的,他们只在乎他们愿意听到的,他们更惧怕那些不愿意听到的话,因为,这样的话常常是对他们权威的挑战,会危及到他们的特殊利益。
当一个社会说话被禁止被限制,长期以往人们会形成自我审查的习惯,也就是在说话之前人们就会先考虑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能说的话应该怎么说,这样的社会就很难有真话,就会巧言令色、假话连篇。
没有真话的社会其恐怖程度加速变化的情况总会超越人们的想象,尤其是那些限制禁止别人说话的人,他们的言行就会变得肆无忌惮、肆意妄为,更为关键的是,即便他们想听点真话,也难上加难,也就是说,剥夺了别人说话的平等权利的社会,人们就同样获得了说假话、听假话的不平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