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看到这样一段话:为什么一定要多拍照,因为我想记录生活,拍得不好没关系,没记录下来才可惜,很多事过后我不能凭空想起,很多人走散便不再回到记忆,很多瞬间因无法停留而觉得惋惜,可是在按下相机的那一刻,时间就已经暂停了,照片的意义就是把瞬间变成永恒。让思念变得丰盈,让回忆变得具体,那些照片既是快乐的证据,也是当时的心境和情谊,老去后,作为影集留给自己,纵然时光匆匆,鲜活的我们已经留存在镜头里,我们可以不懂摄影,但一定要记录生活。虽然说的是影像,但其实文字也是如此,甚至情感比影像更为细腻。
自从有了目标之后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正经事儿都干不完,心里还会时不时记挂什么时候可以躺平一二。对文字来说,脑子里想输出的东西太多,无奈行动过于滞后,时过境迁,一些即时的情绪和想法就会烟消云散。
对豆豆花花闯江湖来说,听书过程中遇到的疑惑,绞尽脑汁回想到两个问题:万大师对慕容峰的态度是什么造成的?万大师为何选择与史厅疏远?这些当时没有想明白的问题,大概率是受万大师的光环所影响,但还是想深究一番。
洗碗的时候脑子里蹦出了初中英语老师的影子,想到当时同学们对待她的态度,有点儿怀念她,很想将她呈现再文字中。
关于AI写作的想法,很早就有冲动,出师不利,开了个头就放在草稿箱里,迟迟没有后续。
读《王阳明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计划汇总一下,书中内容都快遗忘了,问题还没着落,更别说答案了。作者幸运地躲过被我吐槽。
每天夜里梦里上演的缤彩纷呈,除了场面恢弘之外,还极具故事性,如果深挖还总能和现实结合起来。
读书的好伙伴——书签,一直想聊聊对书签的感情变化;对打卡自律的一些经验和感受也是不吐不快。
除了这些可以罗列的意向,还有一些灵光乍现的思绪,都是很好的素材。想想巴尔扎克、季羡林等通宵达旦的奋笔疾书,我已经不好意思再说自己时间不够用了,只能说是热爱依旧不够。
进军故事是少年带着方向性给予的指导,自己却总也迈不开步子,究其原因,是内心的发怵。如何将故事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自己无从下手。但越来越多的事例证明:凡事都有技巧存在,如果不能沉下心去钻研其中的门道,不能说一定不能成功,事倍功半是必定的。但现实情况是,人的精力往往是有限的,一次性想要得到太多,注定困难重重。老祖宗“取舍”之道还是要放在心上的。
对于时间管理,最早的概念是“统筹”。因此长久以来我习惯性将自己的规划安排的满满的,好让内心获得充实。可永恒离我实在太远了,常立志就成了现实。
阿淼写于2024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