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记载,孔子刚刚代理丞相就办了件大案:诛少正卯。这是历史上一件著名的公案。
从文献上看,这件事《史记》只记载了一句,《论语》《礼记》都没提起过,关于杀少正卯的说法,是战国后期《荀子》里开始有的,东汉王充的《论衡》说得更详细。
从诛杀理由看,《荀子》里面,孔子解释杀少正卯的原因,说这人虽然没有犯盗窃这类常见的罪,但思想很危险:行为怪癖而坚定,言辞虚伪而有说服力,学的都是荒谬的道理,而且涉猎很广。他还喜欢召集很多人一起议论时政,会引起动乱,对社会的危害性极大,不能不杀!
这些说法未必靠谱。
如果是真的,这绝对是孔子生平的一件大事,不可能在《论语》和《礼记》里一个字不提。如果真是孔子干的,以他的个性,肯定会念叨很多遍,把少正卯这个人彻底否定掉。比孔子晚一百多年《庄子》特别爱拿孔子开玩笑,肯定也会把少正卯的故事重新演绎一遍。但这些都没有。
作者分析,“孔子诛少正卯”这事,很可能是战国后期学者们的创造。因为那个时候“百家争鸣”,儒墨道法兵农各学派,争论、竞争很厉害,上要争各国的君王,下要争青年学生。争到一定程度就起了杀心,幻想能消灭对手的肉体。
特别是荀子这人,总是鼓吹用法律手段统一思想。他的学生韩非子干脆就是法家,说一切对君主没用的知识分子都是社会蛀虫,应该消灭掉,那语气和《荀子》里面批少正卯非常像。这些跟孔子时代都不沾边。
所以,诛少正卯这件事,极有可能就是后世学者为了自己的目的而编造的。(附图:北京孔庙锄奸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