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你当向鸟飞向你的山》取自《圣经·诗篇》“Flee as a bird to your mountain.” 意为逃离,找到新的信仰。
年初读完这本书,顺便八卦了一下作者真实的原生家庭。不出意外,这是一本基于现实的成长传记,但现实里大部分家人,却并不认同小说里“刻薄”形象,她父母甚至拒绝承认里面某些情节。
作者匮乏的成长环境,和她的现实成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垃圾场长大,从未上过一天学,到哈佛学者剑桥博士。回溯她的成长历程,变化,她反复提及父母对现代医学,医院质疑排斥,家庭内两次严重车祸,都拒绝现代医学的介入。而她,她选择了相信科学,“背叛”了父母守护的宗教。从一个大山里虔诚的摩门教信徒,变成热爱学习历史文化,并自我审视的传记作家。
小说语言很克制,也有试图较为客观的去回忆,去找唯一还在和她保持联系大哥(现实中大部分家人都觉得这本书不公),求证记忆的准确性。但不可否认,人的记忆是有选择性。而这本小说,在她信仰摩门教的父母看来,好似异教徒的狡辩。或许,语言的暴力和兄妹之间的暴力嬉闹,在那个恪守传统宗教的大家庭里,真实的存在,而父母的忽视,偏袒,让作为小女儿的她,很多时候失去了最低的安全感。这也是她想要逃离的初心。因为大哥的自我教育成功逃离的榜样,她自我教育,考上大学。也因为靠自己考上大学,她获得更大的自由,从而开始正视,回头审视自己的原生家庭。
题外话,这本书也显示美国大学的开放。即便一天正式学校都没有上,也可以通过家庭教育考上大学。虽然这里的家庭教育,在小说里,也或者在作者的现实生活里,几乎都是自我成长。但这也同时展示了,在我们艳羡的美式生活里,还有一类人可能因为宗教信仰或其他原因离群索居,贫穷的“隐居”着。(八卦作者原生家庭后来靠卖草药精油等变富有了)
《乡下人的悲歌》 J.D万斯 小说/教育
这是一本荣获比尔盖茨推荐的年度畅销书,并在当年川普上台后大火。这本书从侧面上让人们了解了川普能够上台的原因,以及美国社会正在经历的某种程度的社会分裂。和上一本《你当像鸟飞向你的山》相比,这本书里面谈及的教育,更多是从家庭环境入手,代入是社区观察的角度。和《稀缺》那本探讨贫穷的书一样,也是将“贫穷者的无力”赤裸裸展示给人们面前。
面对“贫穷”的原罪,我们往往忽视了大环境,只针对个人,他有手有脚,为什么他不努力?他/她明明可以推迟片刻的享乐,戒烟戒酒,或是戒毒,他/她明明有着更好的生活,可是偏偏他/她选择了堕落,或是犯罪路上回不了头。
作者同样出身于一个破碎的原生家庭,母亲吸毒,缺失的家庭教育,幸好有祖父母替补,这是他不幸中的万幸。在和母亲爱恨纠缠里,他比较幸运逃离了母亲,选择了去祖父母那边接受学校教育,后来参军退伍,考上耶鲁法学院。同样是一个鲤鱼跳龙门的故事。这个故事之所以在美国引起轰动,是因为作者出身的社区和他所代表一个族群,被人们歧视叫做“红脖子们”,也就是那些落入贫穷陷阱低下收入的白人们。
和上一本相比,同样的传记式的小说,这本作者侧重于,亲历者角度,客观观察他家庭所在社区环境,及他们在这个环境下真实的选择。看似容易的选择,实际上,他们很多人根本没有选择,没有出路,没有未来。贫穷加毒品的泛滥,让这些陷入贫困陷阱的穷人,积重难还。像作者这样幸运逃离者,才是少数;大部分人生活在那样的社区里,没有希望,也从不抱有希望。
题外话,这本更是直指美国教育的分层问题。穷人和富人,能够获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结合美国当下的疫情肆虐,低智泛滥,美式教育的锅甩不掉。
茶花女 /Sister Carrie /Les Miserables 原版英文小说
这三本书都没有看完,因为在尝试看原版。Sister Carrie is about a girl, who finally get everything she want, meanwhile lost everything she once have. I like the tone of the author in Sister Carrie. 有点讽刺。
茶花女的语言,较之讽刺,就比较辛辣刻薄,以至于,作者晚年想要改写,温和的去回忆那段往事。可惜所有的名著总是偶然中天成之作,哪怕作者本人亲自动刀润滑改写,也不能逆天改命。
哎,Les Miserables进度条有点惨兮兮,停滞在第二章的哪个页面上,别问我时间都去哪儿了,问就是B站刷视频。
《小狗钱钱》 博多·舍费尔 理财
这是一本很易懂易读的理财入门级“教程”。通过一则童话故事,介绍正确的理财观念。像有钱人,学习如何理财,如何保护本金,如何规划财务。印象深刻的是学会保护本金。
《 小狗钱钱 》 还有一个姊妹篇,也值得一读吧。
《穷查理宝典》
这个适合在零碎的时间翻翻,适合名言警句收集癖。
简单书评 2020划过的部分书单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