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本书《你是你吃出来的2》其实很早就开始看了,因为针对性(如高血压、糖尿病、肿瘤患者等)太强了,所以之前读到一半就放在一边,去看其他的书了。
直到前段时间看了关于健康管理方面的书,才想起这本书。
之前对于血压、血糖方面的健康管理类的知识也都零零散散地分享了一部分,这本书相当于把营养学与慢病管理的知识都结合起来了,以方便我们系统地学习及简单地实践。
作者夏萌原本是北京安贞医院的神经科医生,后来由于自己得了肾病,中西医治疗方式都没有太大效果,无意中学习了营养学知识,并且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全面调整饮食结构,最终身体各项指标竟完全回到正常数值。接下来偶然的机会院里准备开设临床营养科,她便顺理成章地成了一名营养科的医生。
关于《你是你吃出来》系列一共有两本书,第一册主要讲的是比较综合性的营养学科普,算是入门级的;而第二册,也就是我今天看的这本,主要内容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营养诊疗的概念及流程,及营养科医生是如何给患者制定方案的,具体诊断的步骤是怎样的。第二部分就是本书最核心的慢病管理部分了。其中提到的疾病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糖尿病)、肾病、痛风、肿瘤、心脏病等。
每个章节中的关键内容都被集中总结出来了,放在章节结尾处。如果你实在是时间紧张,甚至可以直接跳到章节结尾去看总结的部分。
阅读全书时也可以先选择阅读每章章节结尾处的要点概括部分,可以把它当作详情提要来做基础了解,接着再读细节部分。
全书针对病理、病症及诊疗方法、营养计划等都是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来进行切入的,读起来也不会感到像是在读学术类书籍一样吃力,甚至你自己都可以将每种慢病形成的原理及日常需要注意的部分总结出来。
举个例子,作者在书中提到她的一位四川朋友,偶然出去旅行的时候在十天之内大量喝酒、吃海鲜,结果在毫无预兆的状况下就引发了痛风。其实这就是突然改变饮食习惯造成了机体不适。他原本的饮食结构里不会经常吃海鲜,因此肾脏代谢尿酸的能力也不需要多么出色,而这次突然骤变的饮食结构完全打乱、甚至突破了身体本能的工作强度,直接导致病症的发生。
既然说到这了,索性就多唠叨几句吧。痛风的症状在于肾脏的代谢功能紊乱,无法正常排出尿酸。其病因并不只是由于人们喝酒、吃海鲜引起的,许多不吃海鲜的人,他们的习惯也会使他们大大增加患上痛风的风险。
比如把饮料当水喝,吃了太多含有甜味剂的零食(蛋糕、糖果等),常吃豆制品、动物内脏,或喜欢喝汤等等,这些习惯都是很危险的。
这里有几个关键点需要强调一下:
① 含有细胞核的食物中嘌呤含量就会相对高一点,比如肉类、海鲜、豆类等;
② 嘌呤属于水溶性物质,汤中无疑含有大量嘌呤,所以肉汤、汤泡饭等都是需要杜绝的食物。此外,肉类需焯水后再炒,此做法可减少嘌呤;
③ “嘌呤一部分来自人体自身细胞的代谢,另一部分来自食物”,肝脏、肠道及肾脏负责将嘌呤转化为尿酸,由肾脏排出,但同时肾脏要排出的物质并不只有尿酸,而当人体内摄入大量嘌呤时,肾脏就会出现代谢障碍,这就会导致大量尿酸沉积在关节、肾脏等处,形成痛风。
④ 含有甜味剂的食物、饮料等,虽说没有嘌呤,却会引起尿酸升高,因此,只控制嘌呤的摄入量,不关注肾脏代谢功能,是无法避免痛风的。(下图取自本书,分别附了食物嘌呤含量表及痛风患者食物选择参考)
书中充满了这类真实案例,作者通过具体案例详尽地阐释了每位患者患病的原因,从根源上让我们了解到他们的日常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甚至心理状态对身体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同时作为营养科医生,她都采取了何种诊疗思路、制定了怎样的营养计划,以及该计划使患者的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尽管我们都知道健康管理需要调整整个饮食结构,但我们现有的饮食结构基本都是从小养成的习惯,任何习惯的养成都像是在我们体内进行一场艰难的“革命”,不论是调整饮食习惯还是行为模式。
在调整饮食结构方面,就算是认知上已经完全改变了,但也不要一下子就完全颠覆之前的饮食习惯,因为身体需要适应过程。
倘若你没有给它反应的时间,那么已经成型的代谢、消化系统以及其他器官的工作状态等就无法跟上你调整的步伐。那这时候也是有可能制造出其他问题的,因此,对于没有任何疾病征兆的亚健康群体来说,调整饮食结构还需要循序渐进,给身体预留一段适应的时间。
但如果你并非亚健康状况,而是已经有某些疾病的症状出现,那么光靠自身调整饮食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及时就医,遵医嘱的同时配合饮食结构的调整。
书中的内容专业性很强,所以无法用文字来梳理这些医学及营养学方面的知识。不过作者在文字的表述上并不会让读者感到很枯燥。那些来自于作者身边的鲜活的案例,会让你深感健康的重要性。
中医和西医虽说都可以为我们提供有关疾病的治疗方案,但是当身体真正出现病症时,这些方式能够解决的问题是非常有限的。
总的来说,我们需要真正了解自己吃进去的每一口食物,细胞的消耗或是恢复都取决于我们的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如何才能吃得更加安全、健康、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