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苦寒,酒洗) 厚朴半斤(苦温,炙,去皮) 枳实五枚(苦寒,炙) 芒硝三合(咸寒)
右四咪,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 厚朴二两(炙,去皮) 枳实三枚(大者,炙)
以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刘渡舟
这条是辨何时用大承气汤,何时用小承气汤。阳明病出现脉迟,前面说过一种可能就是谷疸,作胃寒论,所以迟脉跳得没有力量;这里阳明病腑实证而脉见迟,是肠胃结实,腑气不利,脉道不利,但是脉迟有力。浮迟脉有时主表,如果汗出多恶寒就是桂枝汤证。不能看见脉迟,就认为是阳明虚寒,还要看是否有力。
身重是热盛阳气壅盛的反映,不是虚寒证;短气腹满而喘,是中焦燥实,肚子胀满,这是实证;有潮热,不但全身出汗,手足都汗出不断,这时候大便已经硬了,这时用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的主证有汗出,潮热,腹满,不恶寒。
阳明热盛汗多,这两个是成正比的,汗出多,热的厉害,这时候用大承气汤是可以的。如果两个主要症候只有一个,汗出多无潮热,不可以泻下,这时可以用小承气。其次,如果有点热,热微不重,还有点怕冷,说明邪气在表,没有完全到里,这时不能泻下。所以阳明实证的热和汗是主要的,只有一个,不能用大承气汤。
个人经验是大承气汤的胃家实一定要腹诊,古人说腹如合瓦,就是肚子胀满像两块瓦合起来;腹部硬满,一按就痛;舌苔黄燥,甚至起刺;脉沉实有力;还有潮热汗出,就可以用大承气汤。服用以后,决定是否继续用,还是用手按一按,肚脐左右还有硬疼,可能下之未尽,可以考虑再用。
调胃承气汤治疗燥热在胃,虽然也泻,但是主要在胃不在肠,所以调胃承气汤有不吐不下,心烦,蒸蒸而热,和燥矢关系不大;小承气是在肠,大便虽然硬,但是没有成燥矢,有人认为病变在小肠;大承气汤燥矢已成,在大肠。
胡希恕
脉迟与数相对,数为有余,迟为不及。不及之脉多主寒、虚等不足,阳明病遇到这个脉要知其虚。脉迟,虽然汗出不恶寒,外证具备,但是脉迟,里头热邪不会太盛。身必重,就是外有湿,湿在组织里就沉;短气则是有停饮;腹满而喘,既是有停饮,里实不严重。里实如果严重,会向上压迫横膈膜,会喘而且满;这里实得不厉害也喘,这是热向上涌的缘故。有停饮,热也向上涌,也能腹满而喘,这时是不能下的。阳明病多汗,水火这两个东西不能同时存在,热锅热盛伤人津液,一方面出汗,一方面小便数,在体外没有津液,身体不会沉;如果沉说明有很多的湿。
有潮热的,这里不是日晡发热,而是来势汹涌的热,如果有这种热说明外欲解,这时可以攻下。但是用哪种方剂还要斟酌:如果身上早就出汗了,现在手足也不停出汗,绵绵不断,说明大便已经硬了,可以考虑大承气汤。这里脉迟解释为,不及的脉也常主有余,津液大伤,脉也迟。
如果汗多,微发热恶寒,外未解,不能攻,当先解外,先考虑桂枝汤。腹胀满而大便不通,没有潮热,只能用小承气汤。
刘志杰
阳明病汗出不恶寒,但是外有水湿不化,所以身重,内有水饮就会上逆短气,喘。里面还没有形成实热燥结,脉不会数,反而因为有水饮而见迟脉。
如果出现潮热,看见手足连绵不断出汗,就是热的厉害了,可以用大承气汤。如果汗多,但是发热还恶寒,说明外表水湿没有化,并且没有潮热,就不能用大承气汤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