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2月20日,伟大的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卡尔·萨根溘然长逝,至今已然二十多年了。我是一名“80后”,卡尔·萨根最著名的作品《宇宙》和相关纪录片正是从八十年代开始影响着世界的,我们这一代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浸润在他带来的科学之光中。当时年少的我在阅读完卡尔的文字后时常朝夜空仰望,时隔多年,偶然看见广西科技出版社新编译这本《宇宙》,阅读之后,又想起少年的时光和梦想,心中禁不住微微地震颤。
这部《宇宙》附赠的别册把卡尔·萨根称为“宇宙的漂泊者”,而他也一直密切关注着“旅行者”号探测器,以他的谦逊和潇洒来看,是会赞同这一称呼的,但在我的心中,他更像是一位带我穿越时空、漫游宇宙的船长。
他是一位学识渊博、寻求真理的船长。在茫茫的海上,非这样的船长不能远航。卡尔·萨根对天文学的建树自不用说,他在这部巨著中还对数学、生物学、物理学、哲学、文学、语言学、历史学等各学科有深刻的研究和探讨,并且引用自如,自然流畅。我们的足迹跟随着他的笔端从距离三百六十万年前的火山遗迹跨越到三十八万公里外的月球宁静海,我们思想跟随他的叙述从德谟克利特到哥白尼,从惠更斯、牛顿到爱因斯坦,这里没有学科的界限,也没有时空的阻拦,所有的一切都是科学的世界。
宇宙在他的笔下已然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他始终反对宇宙与人类的切割,广科社的这部《宇宙》没有像以往的某些译本在标题加上“神秘”二字,我觉得更加贴切卡尔·萨根的思想——卡尔应该不希望我们因为宇宙的宏大而产生距离感。我们的所有都是与周遭的一切相互联系的,我们是宇宙进化史中各种化学元素的组合,我们和一棵树、一株草的基因都有着相同的基本组成要素,宇宙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也是宇宙的一分子。
他不愿我们单纯接受“填鸭”教育(卡尔的童年遇到过这种情况,但他显然没有受到影响)而放弃探索,更反对将未知事物神化,扼杀求知的欲望。在他眼中,未知的部分不过是科学之光尚未照及的暂时黑暗,人类进步的历程便是逐渐冲破神秘主义和未知论的桎梏,一步步了解科学,以往的黑暗现在回首看来不过是人类可笑的彷徨。所以,他尤其注意对“伪科学”的揭露,那不仅是人类曾经走过的回头路,也是现在我们需警惕的科学坟场。
他又是一位文笔优美、幽默睿智的船长。在他的笔下,你能欣然领略科学的美丽与浩瀚,我们最熟悉的片段应该要属他为我们破解拥有“武士脸”的日本平家蟹(见书中附图)背后的生物进化理论中“人工选择”的文字了,一个是历史传说,一个是科学研究,我们常为故事的传奇和眼前的结果所蒙蔽,对背后潜藏的真理一无所知,卡尔·萨根则巧妙将二者融为一体,带我们寻找传奇背后的答案。
而当遇上“海市蜃楼”,他会带你观察那景象的不切实际与矛盾之处,而非用生硬的教训将思维阻挡,例如,他用在同一星象下诞生的孪生子的不同命运的例子来揭穿“星占学”的假象,容易理解却又针砭入理,读者可以轻松地找出答案。
轻松的不只是他带领我们寻求真理的过程,还有他的幽默调侃。他把对光学研究有杰出贡献的两位单身汉科学家——惠更斯与牛顿——比作光学研究的父母(二者分别提出光的波动说与粒子说,最终现代量子力学结合二说),生动地将光的研究概括,使人在忍俊不禁之余又心悦诚服地赞叹。
他还是一位宽容谦逊、博爱悯人的船长。可能热爱星空、常年面对浩瀚宇宙的人都有着宽广的胸怀和谦逊的态度吧,不带偏见,也不骄狂,他对西方文明透彻了解,也对东方文明熟稔有加,文字中引用各方经典如信手拈来,无论是玛雅人的经文,还是中国的《淮南子》。在他看来,没有种族的界限,也无文明的边疆,这些都是人类共同的智慧。没有所谓种族优劣和文明高低,在无垠的时空中,人类都不过是渺小星球上的渺小生物。
正如惠更斯所言,那些巨大星体的存在岂是仅为在空中闪烁,岂是只为了给我们这些可怜虫观察?但是千百年来不少人却依旧目光短浅地陷入蜗角之斗,无谓之争。在船长的那个年代,人类卷入不少愈加残酷的厮杀(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更面临毁灭的边缘(核战略轰炸的威胁、古巴导弹危机),而在著书和拍摄的过程中,他也时刻能够感受到全球气氛的紧张,于是,他不止一次表达对这个剑拔弩张的世界的担忧,但却并未因此失去希望。所以,他恳切地向所有人呼吁,为地球,也为我们自己,不愿类似亚历山大图书馆被焚毁的愚蠢悲剧再次发生,不愿那长达千年黑暗和愚昧再次笼罩世界,不愿地球因人类的无知破坏而成为另一个金星,也不愿人类陷入无脑的自相残杀。
跟随这样一位船长,我们受益匪浅,而这样一次壮丽的远航也无疑将开拓我们的胸怀与视野。品读这本《宇宙》,翻动精美的彩页和亚光的纸张,是一次美妙的阅读经历,也是跟随这位伟大船长的一次远航:我们在他的带领下徜徉宇宙,时而听他回忆童年的日子,那些旧日的天马行空与奇妙想象使我们如梦似幻;时而听他用原始人类仰望星空时的口吻叙述远古时代对宇宙的理解;时而随他以超越时空的视角穿越翱翔;时而随他以积极又合理的目光对遥远的外星世界作深情展望。
而在在经历一次遨游宇宙的壮举后,我们也想更多地了解我们的领航人,幸运地是,这部书赠送的80页附册,有心地编排了卡尔·萨根的生平大事记,更收纳了各界对他的怀念与评价,让我们得以更近地了解这位不朽的船长、科学的巨匠。
我想,这些浅薄的文字只不过是一个憧憬的少年和一个感动的青年的笨拙表达,显然无法涵盖本书及作者的思想,最接近这位伟人的办法,无疑就是再次翻开书页,跟随他再一次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