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入学难、融合难,已然成为一个自闭症家庭最纠结的大事。
最近一位星妈的遭遇,让很多星儿父母感同身受。
儿子被确诊为重度自闭症之后,爸爸妈妈恶补了所有网络上能够搜到的自闭症相关的知识,然后被迫接受了这个现实。
随后就开始了寻找机构康复训练、自己也学习在家教孩子。等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入园之后,儿子坐立不安,缺乏沟通交流技能,表现出无法适应集体生活的症状,而普通幼儿教师普遍缺乏特教知识,普通幼儿园又不能让孩子父母陪读,无法给予帮助。入园一年,儿子就被退学了。
不得已,这位星妈不断地学习,制作了认知和语言卡片,在家教孩子。过了六岁,到了进入普校的年龄。隐瞒孩子是自闭症的事实后进入普校一年级。
尽管不断有各种状况出现,可是这位星妈依然付出了很多的心血。
她说,“孩子能不被退学,稳稳当当地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和身边的患儿家长最大的期望了。为了能融入,我们真的很努力”。
诸如此类的,还有“重度自闭症孩子被7次劝退”,“自闭症孩子上学屡屡被拒,”等新闻,一次又一次地刺痛着自闭症家庭敏感而脆弱的神经。
当普通孩子背着书包穿梭于小学的时候,对于很多自闭症孩子来说,他们却连最起码能够上普通学校的资格都非常困难。曾经那些发生在普校校园中其他家长联合要求自闭症孩子退学的新闻,依然历历在目。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为什么这么难?为什么自闭儿入学后常常被退?
一方面是,在我国的二三线城市,专门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特教师资很薄弱,且愿意为自闭症儿童提供融合环境的常规学校少得可怜,即使有,能够接纳的自闭症患儿也仅为个位数,这个相对于数量庞大的患儿群体来说如同杯水车薪。
另一方面,对于自闭儿康复之路来说的最佳融合环境的匮乏,让星儿与人沟通、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的技能从离开康复机构进入普校之后,又实现了断层,或者说无法实现真正有效意义上的衔接。
自闭症儿童入学难依然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所无法承受的重。
究其原因,最根本的真相则是: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没做好,很多能力没达到上学的标准。
诸如,入学前没有告知学校校长及老师,孩子的实际情况,没有教会孩子规则意识和基本的生活技能,学习能力较差,给学校造成了一定困扰,孩子无法控制的攻击行为影响到了其他同学,所以才会导致其他家长联名抵制。
也正是因为此,导致了自闭儿入学后常常被退。
站在政策的层面,在国内,政府的投入对于更好地保证自闭症儿童义务教育权利得到保障也无法实现真正落地。与此同时,更多专业干预机构的融合教育进程缓慢,间接导致了自闭儿入学常常被退,无法保障自闭症等特殊儿童实现正常入园。
那么,如何才能破解这种难题?自闭儿入学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自闭症行业专家及老师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值得星儿父母收藏学习。
家长在孩子入学前,让校方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比如孩子的病症,出现这种病症如何应对。家长能承担因为孩子而造成的不良影响,比如孩子在学校打了别的同学而被对方家长问责等等。
家长要理性看待自己孩子的行为表现,有的自闭症孩子在课堂上毫无纪律性,或者有打人等问题行为,确实会影响到集体秩序。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家长要为孩子向其他家长作出解释,跟学校共同维护校园秩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减少孩子给校方带来的困扰。
比如会上厕所,会表达自己的生理需要,能听懂简单的集体指令,知道学校的重要规范。会自己找到教室,找到自己的座位,识别铃声的意义,知道上课和下课的区别,会模仿答简单的问题,肢体运动基本协调,等等。
学校是一个大集体环境,也有很多的社会规则,如果想要融入集体,就需要孩子具备一定的能力,比如听指令、跟随性、社会交往以及一定的学习能力。
因此,家长在孩子上学前,一定要充分发展孩子的认知,减少孩子入学后的课业困难,也为入学以后其他问题的解决留下时间和精力。
家长在孩子的干预中,要加强对这些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帮助孩子更快地具备融入集体的能力。
除了家长之外,也呼吁学校做出相应调整,现今社会融合教育受到广泛关注,学校可以培养特殊教育师资力量,加快融合教育脚步。
在学校进行融合教育时,孩子身上的一些问题行为还是需要我们家长和老师的注意,帮孩子改正问题行为,尽快的融入集体、融入校园、融入社会是家长和老师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也是非常关键和值得国内普校共同努力的。
在国外对自闭症儿童的义务教育方面,为让特殊儿童能无障碍地在普通学校里学习、生活,学校的所有建筑物,都有畅通的残疾人通道,不能自理的学生,则由政府出资专门配备生活老师,接送他们去上课、学习;
国外公立小学校一般都会有专门接收自闭症孩子的班级,有专门老师和助教负责。每个孩子有自己的教育计划,其中程度不好的孩子在特殊教育班级里,而经过评估程度比较好的孩子会有专门的老师陪同进入普通班级,但不是全天在普通班级学习,而是循序渐进,比如先安排每周和正常孩子一起上两次课,其他时间还在特殊教育班里。一段时间后,如果孩子上课状况良好,再增加到四次,或者更多课时,直到最终孩子能够和正常学生一起在普通班级上课为止。
为此,多方协商,共同携手,自闭症等特需儿童入学才不会如此艰难。他们才不会成为这个社会的“隐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