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增进彼此的了解,问话的技巧可以说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方式,但是有时候它可能没办法使你更加了解对方,反而带来更大的混淆。回想我们经常遇到的情况,当你问朋友他家要怎么去时,假设你得到的回答是:“走大概一英里后,在有交通信号的地方左转。”思考一下这个简单的信息存在着什么问题。第一,假设你朋友对于“大概一英里”的概念与你不一样:你认为实际接近两英里,而对你朋友来说是指300码,那会发生什么事呢?第二,如果你朋友指的“交通信号”是指“停车标牌”,而不是你所想的红绿灯,又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在心中想的常常和真正表达出来的并不一样,所以当你朋友解释了他家的方位后,在你进一步提问“左转之后,我还要走多远之前,最好先确认是否已经确实了解对方所说的信息。以你自己的字词重述说话者刚刚传送的信息内容且不增添任何新的东西,这种倾听者将自己所解读的信息重新说一次的做法称为释义( paraphrasing)或积极倾听。在之前那个情境中,倾听者可以这样释义,“你是说一直开到高中学校旁的那个红绿灯旁边,然后转向山头那个方向,对吗?”这种回应可能会得到说话者近一步的澄清。
释义技巧的成功关键在于要用你自己的措词重述别人的观点,以便能再次对信息进行交叉检视。假如你只是单纯地逐字重复对方说过的每个字会使你看起来有点可笑,而且仍然没有达到澄清对方意思的目的。注意一下鹦鹉学舌和真正的释义之间的差别:
说话者:我是很想去,可是我怕我负担不起。
鹦鹉式回应:你说你很想去,可是你负担不起。
释义式回应:所以如果我们能一起想想办法,帮助你负担这笔钱,你就愿意和我们一
起去了,是这样吗?
说话者:天哪!你看起来真是有点糟糕!
鹦鹉式回应:你觉得我看起来很糟糕!
释义式回应:你是不是觉得我看起来胖太多了!
释义别人的信息有两个层次。第一种是指释义事实性信息( factual information),这会帮助你更清楚地了解对方的想法,在最基本的层面上,避免信息混淆,“所以你是要这个周二开会,不是下周二,对吗?”
你也可以释义个人性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所以,我的玩笑让你以为我不在乎你的问题?”在你被攻击的时候,要作出这种非防卫性的回应虽然很困难,但是却能缩短兜圈子似的防卫性争执。第十章会进一步讨论如何在被批评时运用释义技巧。
释义个人性信息也可以当做一种助人的工具,就像上一个专栏“工作中的释义”里的内容展示的那样。( Burleson1994)释义可以反映说话者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去评断或分析,这样可以传达出你的投入和关切。释义所具有的这种非评价式的本质可以鼓励困境中的当事人进一步探讨问题。反映当事人的想法与感受,允许他卸下更多的思想负担,进而达到宣泄的效果。这种澄清带来的新视角可以让当事人找到以前看不见的解决之道。释义的这些特征使之成为服务业、领导者训练,甚至人质救援谈判的重要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