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才舒,
本学期12月份教学视导刚刚结束,听课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新教材内容表述方面的最新变化不够敏感,对于过去所学知识的路径依赖较强。
因此,作为教师有必要对新教材内容表述方面的最新变化保持必要的敏感度,同时进一步加强学习,确保教师在准确理解、掌握新教材最新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传授给学生最新知识,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关注新教材教学内容的最新表述,明确其变化的内在因素
新教材内容变化多、变化大,作为教师,必须在对新教材内容的最新变化保持必要敏感度的同时,能够明确认识新教材内容变化的内在因素,做到不仅知其然还能够知其所以然。
例如,七年级上册初中历史第14课第82页,新增了“东汉改西域都护府为西域长史府,继续行使管理西域的职权”这一表述。
在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将原教材第3课中的一目“民族交往与交融”扩展为新的一课,即第5课“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介绍隋唐王朝与吐蕃、突厥、回纥、渤海、南诏的关系,并在论述中央王朝统辖各地区的基础上,概述了盛唐时期的疆域“四至”。
作为教师,必须在明确掌握这些新增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教材内容变化的内在原因。
诚如七年级初中历史主编叶小兵教授指出:“这些新增的内容,旨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事实,知晓历史上的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实行了有效管辖,使学生通过学习,从历史的角度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
二、关注新教材内容的最新表述,使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作为教师,不仅要对新教材内容表述方面的变化了然于心,做到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最新知识的同时,重在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现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例如,新教材对于《辛亥革命》这一课,内容变化较大,新增表述较多。
老教材人教版必修一有这样的表述:“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给人的感觉就是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而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则改为“辛亥革命的成果就这样落到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的手中”,这样的表述更加客观、中性,是南北双方实力对比等各种因素的必然结果。
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在评价袁世凯时受负面情绪的影响,进而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袁世凯”这一历史人物。
从中认识到袁世凯能够当选为临时大总统是南北双方实力对比和帝国主义支持的结果,而不仅仅是“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这么简单。
同时,《辛亥革命》这一课对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表述也发生了变化。
以前的老教材人教版必修一是这样表述的:“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而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则改为:“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很显然,这样的表述更加客观,也更加符合历史事实。
实际上,直到新文化运动才真正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的任务,传播了“德先生”和“赛先生”,民主共和观念才逐渐深入人心。
总之,新教材内容变化多,变化大,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学习,掌握好新教材内容方面的最新表述,明确其变化的内在因素;
另一方面则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使学生能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而能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