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8日晚,“雪溪汇”第四期书法艺术沙龙在株洲市兰羲珠宝举行,并邀请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周少剑导师进行授课。周少剑导师用幽默风趣的讲课方式为我们讲了将近两个小时的讲座,在场学习的学员们受益匪浅。
课堂上周少剑导师首先对圣教做了简单的介绍,《集王圣教序》集字皆精美典丽,有章法不甚佳善的遗憾,也已是十分难得。明王世贞评曰:“圣教序书法为百代之楷模,病之者谓其结体无别构,偏旁多假藉,盖集书不得不尔” 清蒋衡评曰:“沙门怀仁乃右军之裔孙,得其家法,故《集王圣教》一气挥洒,神采奕奕,与兰亭并驱,为千古字学之祖。”可见圣教在书法上的地位。
引申思考:很多人质疑为什么平常我们在临此帖的过程中,即使我们孜孜不倦,临摹十次、上百次,大脑里面却是一片空白,没留下自己多少可以用的东西?
原因分析:圣教序本身的对比是温和的,我们平时临摹的时候在对于细微的观察不够。因为多数人看见此帖,以为平淡无奇,看到的只是其中的平正,而寓于其中的万千变化却视而不见。眼中看到的就已丢掉不少,再下笔临摹时所得就更少了。
解密字的结构之法,要用错位、聚散、开合、欹侧的方法对帖进行分析。错位分上下结构的错位、左右结构的错位以及其他结构的错位。上下结构的错位比如圣教的 的“者”“墨”“雪”“虚”“简”等字,左右结构的错位“於”“陵“境”“揽”“相”等字,其他结构的错位“水”“味”“色”“迟” “公”等;聚散分上下结构的聚散、左右结构的聚散以及其他结构的聚散。上下结构的聚散“易”“导”“武”“老”“守”等字,左右结构的聚散“诚”“敏”“体”“能”“接”等字,其他结构的聚散“道”“途”“心”“月”“而”等字;开合是圣教常见构字之法,既有偏旁部首的开合,也有笔画之间的开合。可大致分为如下几种类型:上开下合、上合下开、笔画之间的开合。上开下合关系“使”“能”“故”“深”“切”等字,上合下开关系“阿”“流”“施”“儀”“凝”等字,笔画之间的开合关系“法”“非”“书”“者”“苦”等字;欹侧既有字整体的欹侧,也有偏旁部首的欹侧,整字的欹侧会带来行轴线的变化,偏旁部首的欹侧会产生开合的变化,比如
“劣”“罕”“水”“先”“聖”等字。
周老师讲行草书创作,要想搞好行草书创作,平时临帖时着眼点不能仅仅局限于行书或草书,至少在楷行草这三点上都要有大量的练习,这是能作出多种对比变化的基础所在。其次是大小、粗细、疏密、欹侧、动静、开合等几种对比结合运用。但作品的创作并不是用得越多越好,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显得很花哨。能同时较为准确的运用二、三种就已经很可观了。
临创的几点建议:
1、小字作品宜多块拼接,大字作品可条幅、对屏、数条屏、对联等。数条屏比单幅多行字的章法相对易处理。
2、章法可参考历届书法展作品集,仿他人的章法是不算抄袭的。这是最直接的方法。
3、有变通能力的作者可拿古人的手札等直接仿作。
4、书法在技术层面来说,就是制造矛盾与解决矛盾。谁在这方面的能力越强,他的作品就越丰富。
5、临帖服务于创作,临与创所观照的技法点是一致的。所以,这里虽是讲创作,其实临帖亦然。
6、大字作品是可以预先设计的。
提问1:张黑女如何与圣教结合,用圣教的灵活解决自己在创作中写张黑女的呆板问题?(唐祚诗代张优平提问)
周少剑老师答:创作并不是机械的两个帖的简单结合,我认为在张黑女应该算是魏碑中比较灵活的碑,本身是很灵活的一种字体,如果能读懂、弄透绝对是变化丰富的。比如我在写九成宫的时候,九成宫比张黑女的魏碑更严谨,但我们可用结构上的错位、空间的疏密,左右之间的顾盼等关系打破格局。在书法的学习中很少是纯粹的用一家和两家进行创作,也不是简单的张黑女+圣教产生一个什么,而是在创作的过程中,通过肌肉的潜意识记忆,顺势而发的自然组合。
提问2:如何在临帖的时候和创作的过程中中,将名帖中的好的东西为自己所用?(唐祚诗提问)
周少剑老师答: 这是一个容量很大的问题,建议看一下沃兴华老师的书。其实对于我个人而言我临帖临的很杂,比如什么帖打动我,我就临写什么,所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关键是你在临帖的过程中,你取法什么?我曾断断续续写了圣教序十年,感觉自己还是写不像圣教,关于写圣教序我们要学会运用错位、聚散、开合、欹侧等关系去分析和理解。比如我曾用小楷写张黑女,把蚕头燕尾去掉,留下我需要的东西进行创作,比如用名帖的节奏关系换内容进行创作练习,只有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面对经典的东西,我们才明白自己的所取,更好的运用于创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