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能做到两三个小时读一本三四十万字的书,这样的阅读效果会好吗?真的能把一本书读透吗?
快速阅读并不是让你抱着不求甚解的态度去博览群书,它是读书的一个环节,是你对一本是是否有价值的判断的必要步骤。
快速阅读和精读并不冲突,它是精读钱的一个步骤
一、快速阅读的用处
阅读大多数非虚构的书籍时并不享受,阅读需要很强的主动性,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所以我们不应该把阅读的时间拖得太长了。消费一本书,不是只花购买书的那几十块钱,这当中昂贵的事读书耗用的时间成本。
所以,想要收益最大化,就应该尽可能降低时间成本,快速找到一本书的最大的价值点。
掌握快速阅读,能让自己和书本的关系会从 以前那种集邮式的,完成任务式的关系,变成帮助式的、陪伴式的关系。
二、摆正读书的三个心态
丢掉对书本的敬畏感:不要觉得如果不逐字逐句的读完,就会不理解作者的思想,有些书作者在写的时候可能就是想要堆积成一本书而已;不是写进书的东西就有价值的。读书不是要你跪在书面前读书,而是应该把他当做和一个比你年纪大的朋友聊天那样。
有的书只需要你速读:
就算遇到一本好书,也要快速浏览一遍,然后决定要不要精度:快速浏览一遍可以激发自己的好奇心,带着问题去找答案。
三、阅读的三步法:读书读三遍,从大往小看。少不读水浒(义气太多),老不读三国(计谋太多)
第一步:
测评(选择对的书):要看序言(书的门面,一般都会很认真的写),出版社的宣传文案(可以知道作者是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看评论
正确的参考书评,可以对这本书有个初步的判断,可以激发自己的好奇心,带着问题去看书本。最重要的事,看过别人观点就好了,不能被别人的观点带着走,看完书后要有自己的评论存在,及时反馈。
想要了解某方面的知识,最直接的办法是找这个领域的高手去虚心请教,让别人给你推荐,然后再延伸阅读
第二步:
用快进的方式整体浏览一遍。搞清楚一本书的框架,包括作者的写作意图,背景,搞清楚重点,这就要求你要强制性的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
阅:只需要找到关键信息(在快速浏览的时候,一定不要想着去理解。就像逛超市的时候,你扫一眼就知道零食区在哪个地方一样,但让你真正去找某个零食你肯定不知道的。要达到这种境界)。要以语意单元推进一本书,也就是通过找中心句,在脑海里(或者纸上)梳理出大纲。快速浏览可能会遇到完全看不懂的内容,可以先放一放,等到下个阶段再继续攻克。
读:仔细的从左到右读
关键词的位置:一段的第一句;或者最后一句;要注意转折词;还要养成一个习惯:对名词和动词要格外敏感。
找重点:不认识的新概念,不够重视的就概念,等待替换的概念。
然后让大脑休息下(大脑有个特性,会自动过滤不重要的信息),休息一段时间后回来在翻开书发现,这本书会一目了然,作者的框架无比清晰,最重要的事你已经知道了你所关心的重要的问题再哪个部分有集中的论述。(不要害怕遗忘,遗忘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它会提醒你你没有记住的内容是什么,如果是很重要的信息,那么你可以之前的遗忘,重新巩固它)
第三步:
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反复的看,仔细琢磨。最后输出成自己的。得到的每天听本书的目标并不是帮你看书,而是帮你快速浏览一遍书本,然后由你自己来决策,你到底要不要精读这本书。
精读的第一步,理解和互动:做笔记,写感想。把你有感觉的段落句子记下来,仔细想想为什么,哪里好,并且可以把由此联想到的其他信息、感想都写下来。让新知识和之前脑海中模糊的印象来一次互动,把原来的东西看得更加清楚一点,多次反复的经历这样的过程,你新旧知识的互动速度会越来越快,长期积累你就会变成别人眼中那种要想法的人了。
精读的第二步,记忆和输出:一种是写作,要求整合信息的能力强一点,逻辑思维能力高一点;一种是口语表达,要求有故事感一点,有画面感一点。
输入和输出的比例是10:1,要看了很多之后,经过筛选和加工最后输入一点,这很正常,不要觉得这是效率很低的事情。把自己平时觉得有价值的文章,有价值的段落标记下来,和它们互动,记下一些想法,然后定期整理它们,这就会是你的素材库。——可以利用印象笔记
本来对一个问题的看法很模糊,但是强制性的对这个主题的东西做一次分享,会让你的思路变得清晰。在做分享的时候,你会让自己的理解能更加的透彻。“以教为学”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写稿子前不要一开始就想着写出一篇无可挑剔的稿子,脑子抱着这样的想法自然是动不了手的。你要有意识的让自己先做出一个很烂的东西出来,目的就是让你抛开完美主义的魔障。好的稿子都是改出来的。就像平时和最好的朋友聊天那样,怎么想就怎么写,先写出一稿东西出来。等写出第一稿的东西出来,再开启大脑中评价的开关,用挑剔的眼光看待自己的稿子,进行修改和补充。不断重复这个过程,你的输出能力会越来越强的。
关于怎么说出来:要给自己的稿件设置关键词,然后把这些关键词视觉化的表现出来。可以借助图像、思维导图、知识卡片等。
本文根据得到精品课《怎样成为快速阅读的高手》张凯整理所得,产权归属于其所有。
本人只是知识的搬运工。
附上2018年7月22日Q小姐的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