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可是你们家的功臣!”饭间,二哥突然冒出这么一句。是对桌上所有人讲的,是夸赞大姑的。
大姑十八岁嫁到天井汪村王家,今年八十岁,与老母亲同年。一共照料过七代、几十口人。从老公公婆婆、公公婆婆、一直到重孙辈一大群。现在虽尽享天伦、其乐融融,但总是日薄西山、晚彩满天。
今天一桌菜,大姑参与准备了一大半,虽有淡喘,还算正常。无一人饮酒,直接进入吃饭模式。我们帮忙把静坐火炉边大半晌的姑父挪移到桌前,姑父可以自己吃,但是太麻烦。大姑坐在姑父身边开始喂饭,大姑先掰一块馒头放在姑父的手里,又夹了一块煎的刀鱼,用筷子轻轻拨掉所有鱼刺,用馒头托着送进姑父的嘴里,又夹一口蒜咸菜送过去。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轻描淡写不留痕。一开始大婶是坐在姑父左边的,右边执筷很是别扭,坐在姑父右侧的二哥发现后,主动提出跟大姑调位。大姑到右侧后,左一口,右一口总共喂了不足十口,一个馒头吃了有三分之一。二表姐剥虾仁送上,不吃;其他人送上多种菜肴,不吃。姑父喝过几口水以后,笑眯眯地看着一桌人饕餮着丰盛的山珍海味。
一八年,姑父入院两次,本就虚弱的身体每况愈下。八十三岁的年纪,岁月不饶人,视力听力都不好,面色看起来还算红润,但大部分生活技能还需要有人从旁辅助,这个辅助的主角就是大姑。
那年,七十五六岁的大姑看到门外一棵长得茂盛的大国槐树上挂满了槐米,本已生活殷实的大姑自己扛来梯子上树摘槐米,摔下来大腿骨折几个月,生活能力极差的大姑父学会了许多生活技能,只是为了照料大姑。
大姑与姑父结婚六十多年,栉风沐雨,仍能守望山村。都是因为他们能刚柔相济,阴阳有合,相濡以沫。互为眼耳,互为拐杖。搀扶着向前走,生活越来越好。
爱需供养,供养无言,供养有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