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跟读,原创首发,公Z号《私想活动》整理,文责自负】【450万权重会员+20年传统媒体写手,欢迎点击加入本人旗下简书会员:风清不扬81】
匡太公这么说,自然就算遗嘱了,兄弟俩边哭边听,太公瞑目而逝,于是合家大哭。匡超人是全家最明白的人,一顿呼天抢地,一面安排装殓。
但租来的房子毕竟偏窄,只停放了头七,便将灵枢送到祖坟去安葬,满庄的人都来吊孝送丧。两弟兄谢过了来客之后,匡老大照常开店,匡超人逢七便去坟上哭奠一番。
有一天,匡超人从坟上祭奠回来,天色已经黑了。刚到家,保正老潘来了,跟匡超人说:二相公你知道么,县长出事啦,今日派了温州府的二太爷来摘了他的印。老潘说,他毕竟是你老师,是不是应该进城看看?按照清制,地方官犯了事后,对于必须立即撤职者,即由督抚委派专门人员收取该官印信、限日离任,这叫“摘印”。
匡超人第二天换了素服——因为还是服丧期里嘛,进城去看老师啥情况。结果才到城门口,发现老百姓们都要挽留这官,正在鸣锣的鸣锣、罢市的罢市,把派出摘印的官员团团围住,非要夺回印信不可。大白天的,老百姓们还把城门都关了,闹成一片。看来这些老百姓真是胆肥得很啊,也不知是不是县长手下人安排的,总之算是群体性事件了。
反正匡超人进不了城,只好回来等消息。此处和后面的情节,读者可以留神:这县长对匡超人来说无异恩人,但恩人遇难,匡超人前前后后都没有说过什么,连一句同情话都没有!去看看,是出手礼节应酬;没看着,悄没声回来;后面遇到事,先躲。至于县长如何,跟自己似乎关系不大。尽管作为新晋的秀才,匡超人确实帮不了啥,但行文那么仔细的作者,写到匡超人对落难县长的态度时,一句表态、一个表情都没有,后来还说了句“晦气”,分明是故意写匡超人薄情。
到了第三天,听到省里派了专案组来乐清处理这事,还说要抓为首的人。又过了三四天,匡超人再次从坟上回来,潘保正迎着他,说:不好了不好了,坏事了!
匡超人道:啥情况?
潘保正道:到家了细说。
两人到了匡家,老潘坐下说:昨天专案组的领导一到乐清,老百姓就散了,省里要求秘密追查为头的人,已经抓了几个。老潘说:但是衙门里有两个没良心的差人,把你也给举报了,说县长老爷对你一向很好,你一定在这里面出头挽留!也不知他们怎么想起来冤枉你,现在上面还在追查,也不知道会出啥事,但他们要是当了真,肯定就会派人抓你。老潘说,按我意思啊,你不如到外地躲一躲再说,没事么最好,有事么我就替你看着点!
注意这几个差人。县长本是个厚待寒士如匡超人的人,想必对待百姓也不错,但对百姓不错的人,往往就会得罪身边同事比如差人。所以百姓眼里的好人,到了差人眼里就是坏人,连带匡超人也被当成坏人。
匡超人再能干,也没见过这世面,登时吓得手忙脚乱。他说:这哪里来的晦气!幸亏老爹爱护我,跟我说这些——只不过,我如今去哪里好呢?
是啊,能去哪呢?明天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