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隐遗密》之九真要内篇(13)

若桂也辛,熱其化也宣。枝也散,其重也前利。一物者,用非一,氣舆味也。

    桂枝,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春、夏二季采收,除去叶,晒干,或切片晒干。

    归肺、心、膀胱经。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用于风寒感冒、寒凝血滞诸痛症、痰饮、蓄水证、心悸。

    《本草别说》:仲景《伤寒论》发汗用桂枝。桂枝者,枝条,非身干也。取其轻薄而能发散。今又有一种柳桂,乃桂之嫩小枝条也,尤宜人治上焦药用也。《新修本草》“桂,味甘、辛,大热,有毒。利肝肺气,心腹寒热”,此时,桂枝的性昧在辛的基础上增加了甘味,由温性变成了大热。又云“虚而多冷加桂心、吴 茱萸、附子、乌头……”把桂枝归类于吴茱萸附子热的药物之类,可见当时桂枝和肉桂是同一药物,治疗应用偏重于性热温补之效。

    释义:再比如,桂枝味辛,能温热身体,促进气血的流通。桂枝枝条分散,物质集中在前端,更利于发散,运输。

    每一种药物都有独特的功效和应用,同一种药物,可以用在不同的地方,气和味是影响事物的重要因素。

 

少曰氣,多日味,少而色清,淡而上也。多者其濁,濁而下也。

    中药归纳起来有四气,即寒、热、温、凉四气,也称药性;有五味,即酸、苦、甘、辛、咸五味。四气与五味是对中药性质的高度概括。

    《素问·六节脏象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

    气属阳,味属阴,气味共同决定了药物的归经。

    释义:药物轻轻之物为气,为阳。药物精华产生味道,为阴。阳性成分颜色清淡,味道也相对轻淡,向上升腾。阴性成分则会使味道变得浑浊,向下沉淀。


殺物有善憐之功,故殺能生者,用之以惕

 

    释义:万物皆有灵,如果可以通过采摘药材而拯救生命,唤起同情和怜悯之情,培养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之心。所以,对于这样的事情,我们应该警惕和反思,同时要保持慈悲和敬畏的心态,并引发对生命的珍视和警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