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时,妈妈告诉我,人生的关键在于快乐。上学后,人们问我长大了要做什么,我写下“快乐”。他们告诉我,我理解错了题目。我告诉他们,他们理解错了人生。
——约翰·列侬
和希望子女成龙成凤相比,现在的很多父母更希望孩子能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拥有平安幸福的一生。
但人生并不容易,社会充满压力,我们经常在新闻里看到“孩子因为家长批评离家出走”、“某初中生因为校园暴力跳楼轻生”的事件发生。
父母可以给孩子幸福的童年,却无法永远为他遮风挡雨。和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相比,培养孩子自信、乐观的性格,让他们拥有抵抗压力、直面挫折的心理素质更重要。
只是为人父母是没有教科书的,怎样才能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出拥有抗压力的儿童呢?
日本作家久世浩司在《抗压力·亲子篇》中就提出,从5个方面入手,就能帮助孩子从小培养抗压能力,懂得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挫折。
久世浩司是日本积极心理学学校的校长、日本积极教育协会代表理事、积极心理学认证培训师,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在育儿方面,他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抗压力·亲子篇》中,不仅有如何培养孩子抗压力的理论知识,每个章节后面还附有简单有趣的亲子练习,实操性极强。只要父母按照书中内容每天和孩子互动,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翻开书,寻找培养“抗压儿童”的方法吧。
什么是抗压力
与学历经历以及受过的培训相比,个人抗压力的水平决定着谁成功谁失败。
——《哈佛商业评论》
美国心理学会对抗压力的定义是:在应对逆境困难和强大压力的时候,个体的精神和心理适应的过程。
可以说,“抗压力”就是让我们以灵活的思维方式,摆脱消极抑郁的情绪,朝着目标重新迈步的力量。
现代社会压力重重,想要孩子能够发挥自己的实力,获得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抗压力更是必不可少。
抗压力的三个方面
作为一种综合素质,抗压力包含了三种能力。
★复原能力。几人合抱的参天大树在暴风雨中会轰然倒下,弱不禁风的竹子遇到台风也不会折断,区别就在于是否拥有复元的能力。
人也是如此,过于固执、不愿变通的人容易承受不住意外和打击;思想有韧性、能屈能伸的人能够韬光养晦,一旦形式好转,就快速复元。
★缓冲能力。这是一种面对危机和挫折也不气馁,而是想方设法击退困难的能力,也就是俗话说的“愈挫愈勇”。
具备了这种能力,承受压力时内心的动摇会减少很多,对压力的耐受力也比较强,就像网球不断被狠狠抽打,又不断恢复原状,奋力弹起。
★适应能力。在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中,适应能力尤为重要。世界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孩子将要面对的社会肯定和我们生活的社会不一样,如果不能适应变化,就要被动承担风险,只有拥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敏锐度,才能成为积极的社会参与者,享受时代变革带来的红利。
怎样增强孩子的抗压力
想要提高孩子的抗压力,可以从自尊心、情绪调节能力、自我效能感、乐观性、社交能力5个方面入手,助力孩子身体心灵健康成长。
增强自尊心。
自尊心是提高抗压力不可或缺的因素,充足的自尊能给孩子带来幸福感,提高面对压力和逆境时的缓冲能力,还能预防抑郁情绪。
自尊心包含两个要素。
★对自己能力的肯定,特别是在面对逆境的时候,相信自己有能力渡过难关。
★对自己价值的肯定,在与他人交往时保持自信,相信自己的价值不比别人低。
那么,怎样才能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呢?这里有两个亲子练习,父母可以试一试。
一是强化孩子性格优势的练习。
这里说的性格优势是个心理学概念,意思是通过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表现出来的一组积极品质,可以进一步发展为长处或美德。
可以说,性格优势是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比如有的孩子朋友很多,亲和力很强;有的孩子活泼好动,精力旺盛;有的孩子善于思考,求知欲很强等等。
通过仔细观察,父母总能在孩子身上发现这样那样的性格优势,之后,家长要时常有针对性的表扬孩子,强化他的性格优势,这是增强孩子自尊心的秘诀。
二是积极安抚的练习。
积极安抚是一种无条件给予孩子爱的行为,能够给孩子心理发育带来积极影响。
这里说的安抚不仅包括身体上的接触与抚慰,还包括和孩子眼神接触,照料,打招呼等等。沟通分析心理学中个概念叫做安抚金库,父母每次给孩子积极安抚,孩子都会叮当一声,在自己心里的安抚金库中存上一笔。天长日久,孩子心中储存了父母满满的爱,这些爱会成为孩子自尊的源泉,成为他抵抗外界风雨的保护伞。
学习情绪调节的方法。
善于控制情绪的人,不会被起起伏伏的情绪支配,不容易陷入消极情绪的泥潭,拥有更强的抗压能力。
不知你留意过没有,我们从情绪低落到满血复活,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
一情绪低落到谷底。
二谋求顺利复原。
三对逆境经历进行经验内化。
很明显,让情绪恢复最困难的在第二个阶段。和积极情绪相比,消极情绪更容易在脑海中盘旋不去。积极心理学者伊洛娜•博尼韦尔博士就曾将被消极情绪笼罩的心理状态描述为如同踏入泥泞的沼泽地一样,很难从中抽身出来。
当孩子情绪低落、无法妥善调节情绪时,父母可以尝试下面这个亲子练习,
一是平复。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深呼吸,播放孩子喜欢的音乐,为孩子读一本书,帮助情绪激动的孩子放松恢复平静。
二是共鸣。让孩子描述一下内心郁闷的感觉,认真倾听孩子小小的心事。知道自己的情绪被父母接纳了,孩子就会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三是排遣。帮孩子找到排遣消极情绪的方法。比方说,让好动的孩子运动,会让他很快振奋起来;对喜欢听歌或演奏乐器的孩子来说,音乐是最好的排解方法。
提高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意思是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目标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拥有较高自我效能感高的孩子有勇气挑战更高的目标,喜欢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样的孩子即便遇到难题也不会逃避,即使失败了也会重振旗鼓。
那么,怎样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呢?可以从4个要素入手:真实体验、榜样作用、从其他人处获得鼓励、振奋士气。
日本花样滑冰运动员羽生结弦18次打破世界记录,被日本政府授予“国民荣誉奖”。他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教练布莱恩·奥瑟成功的提高了他的自我效能感。
奥瑟让羽生结弦反复练习最擅长的滑冰技巧,建立成功的真实体验,迅速建立自信。
奥瑟擅长冰上跳跃,对以高难度跳跃为杀手锏的羽生结弦是绝好的学习榜样。
作为滑冰教练,奥瑟特别擅长鼓励学生、给予积极的反馈,他夸张的激励态度甚至会让很多日本人感到难为情。
每逢重大比赛,奥瑟特别注意比赛前选手的心情,会通过一些仪式打造出情绪激昂的气氛,帮助羽生结弦振奋士气。
做父母的掌握这4个要素,也可以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让他们向羽生结弦一样充满自信,拥有挑战精神。
培养乐观精神。
遭遇逆境时,乐观和悲观的人会有非常不同的内心戏。
悲观的人认为,产生逆境的原因是内在的、持续的、扩散的,于是开始在心里想:“ 都是我的错,倒霉的事还会持续的,不幸肯定会扩散。”越想越丧,什么都不想干。
乐观的人会认为,产生逆境的原因是向外的、暂时的、限定的。觉得:“事情发生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倒霉事只是偶尔发生,也仅限这件事而已。”之后重振旗鼓,该干嘛干嘛。
如果自家孩子总是从悲观的角度解读事情,遇到点事就像天塌了一样,家长可以带孩子做一做回到现实的亲子练习。
先和孩子想象最坏的情况,比如期中考试数学考砸了,最惨的情况是成绩大退步,被老师要求补课。
再一起想象最好的情况,说不定其他考试发挥超常,把分数提了上来呢。
最后考虑真实可能的情况,也就是被老师批评一顿么,之后好好努力不就行啦。
让孩子从现实角度考虑问题,就事论事的解决问题,孩子就会慢慢变得乐观积极,充满信心和希望。
拥有高质量的人际关系。
高质量的人际关系这一概念,由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的工商管理学教授简•达顿最早提出。在高质量人际联系中,人们能够感受到积极关怀、亲密感以及活力,能迅速给交往双方灌注正力量。
对孩子来说,拥有高质量的人际关系,基础是拥有高质量的亲子关系。如果家庭成员沟通顺畅,互相关心,有了榜样的力量,孩子也能学会怎样与人沟通,在进入社会后更好的建立人际关系。
同时,在遇到困难时,父母能够第一时间提供帮助,与孩子坦诚沟通,是培养孩子抗压力的必然条件。父母为孩子内心提供的支撑,可以帮助他们战胜逆境,远离负面情绪。
建议高质量的亲子关系,父母要做到下面三点。
陪伴。当孩子需要父母帮助的时候,父母就在身边的事实能起到抚慰心灵的作用。
尊重。与孩子互动时,要给予全部的关注和重视。对孩子的忽视和敷衍会削弱亲子关系,让孩子自尊心大大降低。
信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像银行账户的余额一样,会不停的增减。父母能够说到做到,遵守和孩子的约定,亲子信任账户里的余额就会不断增加,如果言而无信,就可能失去孩子的信任。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说过,“没有学会直面困难的孩子,最终会想要逃避一切困难。”父母可以陪伴孩子一时,但是不能陪伴一世。更多的路,要让他一个人走。帮孩子养成健全的品格,坚韧的心态,让他在长大后能更好的适应社会、享受快乐、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