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告别》读书笔记
作者:阿图·葛文德
一、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
1943年,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发表了他影响巨大的论文《人类动机论》(A Theory ofHuman Motivation),提出了著名的人类需求层次。这个理论经常被描述为一个金字塔。
- 基本需求
生存的必需品(如食物、水、空气)和安全的必需品(如法律、秩序及稳定) - 爱的需求和归属感需求
- 成长的愿望
实现个人目标、掌握知识和技能、成就得到承认并获得奖励的机会。 - 自我实现
通过追求道德理想和创造性本身而获得的自我完善。
二、优先需求的改变
在成年的后半期,人们的优先需求显著改变。大多数人削减了追求成就和社会关系的时间及努力,他们缩小了活动范围。
如果有机会,年轻人喜欢结识新朋友,而不是跟兄弟姊妹待在一起;老年人则刚好相反。
研究发现,年龄大了以后,人们交往的人减少,交往对象主要是家人和老朋友。
他们把注意力放在存在上,而不是放在做事上;关注当下,而不是未来。
三、老年人更快乐
卡斯滕森的研究发现:人们根本没有变得不开心,而是随着年岁增长,快乐程度提高。他们比年轻时更少焦虑、压抑和愤怒。
研究结果提出了更深一层的问题。如果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从在意实现、拥有和得到转而懂得欣赏日常生活的愉快和亲密关系,如果我们发现这更具满足感,那么,为什么我们要等这么久才去做?为什么我们要等到老了才去做?
生活是一种技能。老年的平静和智慧是在时间历程中实现的。
四、至关紧要的是观念
社会情绪选择理论(socioemotionalselectivity theory)研究得出:当“生命的脆弱性凸显出来”时,人们的日常生活目标和动机会彻底改变。至关紧要的是观念,而不是年龄。
托尔斯泰在《伊凡·伊里奇之死》描写了这种心理和情绪: 随着健康衰退,伊万·伊里奇意识到自己来日无多,他的野心和虚荣心都消失了。他只想要舒适和情谊,但是几乎没有一个人理解他,他的家人、朋友不理解,他妻子重金请来的名医也不理解。
托尔斯泰看出了那些与生命的脆弱性相抗争的人与不抗争的人之间的观念鸿沟,他也把握到了只能独自承受这个认识所带来的特定痛苦。但是,他还看到了别的:即便死亡的威胁使我们重新对欲望加以排序,但这些欲望也并非不可以满足。
善良的盖拉西姆轻松地、心甘情愿地、单纯地帮助伊万·伊里,实现了伊万·伊里的谦卑目标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