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与改善对策
【摘要】大学是年轻人跨入社会的准备阶段,同时也是我们大学生人际关系走向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培养良好的人脉关系,不仅仅是大学生的需要,更是以后适应社会的需要,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人际交往对于学习,生活和心理都是有很大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人际关系 现状 对策
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生活,随之改变的是扮演的角色,换之而言,就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庞大的人际关系网中,所以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人际交往,而人际交往的好与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现在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社会。对于正在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关系,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培养良好的人际效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广袤无垠的大海中去。
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个体开始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大学生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而且,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然而,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会产生各种问题。
每个成长中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生活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气氛中,应该如何改善人际关系,如何加强人际交往,大概是每个大学生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其实对于大学生而言,人际交往对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都有很大的意义。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不很理想。
一、人际关系现状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究竟如何呢?虽然没有一个来自全国的统计,但是从一些机构和学校所做的调查来看,可谓喜忧参半。
根据近几年的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民调所的调查报告,当问及大学生“你与同学关系如何”时,89.3%的人认为相处较融洽,只有10.7%的人承认会偶尔发生矛盾,从整体上看,同学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和谐的,但仍有64.5%的人认为自己与别人交往“一般喜欢”或“无所谓”,可见大学生之间交往之间的主动性较为欠缺。专家告诉我们,这并非意味着大学生在心理上不需要朋友,而是他们不善于向别人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 那么,什么原因导致一些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呢?
二、不良人际关系现状形成的原因
影响大学生交际问题的因素很多,综合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
1、家庭影响
新人口政策下,很多家庭生活往往让子女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模式,从小就娇生惯养,“小皇帝,小公主”这种溺爱的方式,致使孩子们从小就有一种不好的习惯,在人际交往时就会太过于自我,遇到矛盾。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的家庭不仅存在‘纵向”关系,而且还存在“横向”关系。 “横向”关系体现为每个家庭基本有两个孩子以上,邻里之间的孩子相互串门。小伙伴在嬉笑玩耍中避免不了受伤挂彩,吵嘴哭鼻子,但是孩子们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竞争与合作,形成人际观念。自从我国实施“一夫一妻一个孩子”计划生育以后,中国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横向”关系没有了,孩子享受的是“纵向”血亲带来的呵护甚至溺爱,从小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荣誉感与合作精神;家长的过分包办使独生子女上大学后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缺乏坦诚的心态和理解偏激等等。
2、校园环境的影响
大学具有比较开放的学习环境,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吸纳多方面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处理不当就会产生矛盾。与中学比,大学的管理形式较为松散,强调的是个人空间。中学时期住宿比较集中或居家,每天的安排有固定的规律,班主任也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各不相同,要靠自己的交往能力来适应这个环境。大学是走向社会的桥梁,大学生可以与社会人员交往,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与空间,这样很可能就会与其他人所安排的时间不一致,比如,舍友一在十一点半就要休息了,可是舍友二在十一点半开始放松打游戏或是做其他干扰舍友休息的事情,这样要是忍无可忍的话,很可能就会吵架,各对各吹胡子瞪眼睛,双方都不愉快
3、大学生自身因素
每个人都是一个主体,而大学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最明显的时期之一,若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不能正确地自我选择和自我发展,就会影响一生。大学生在校园里具有较大的自主空间。大学生可以钻研浩瀚的专业知识,也可以在广阔虚拟的Internet空间里漫游。糟糕的是迷恋游戏的同学,在“反恐”、 “传奇”等界面中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