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学校组织了一次全员大家访活动。利用暑假,语数英三科老师深入学生家庭,通过打电话、入户走访等形式,跟学生家长进行一次比较深入的沟通。在与家长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让我看到了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家长陪伴的状态。
第一类家长是“放手型”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不管不顾,因为工作关系,很多时候,孩子的食宿问题都直接扔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来承担。甚至在与老师见面时,也是委派爷爷奶奶来开家长见面会。爷爷奶奶也是非常无奈,跟老师交流的内容也大多就是管不了孩子之类的情况。处于这种环境中的孩子,往往精神不振,学习状态懒散,学习动机不强,在学校里也是不积极主动的孩子。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与关爱,在学校里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如果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不高,管理不到位,孩子的学习成绩自然无法得到保障。
第二类家长是“半扶半放型”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状态出现问题时,抓的比较紧,没有表现出成绩问题时,就对学生比较宽松。对于学习自律性不高的学生,他的学习状态也会随着家长的管理而出现时紧时松的状况。学习成绩非常不稳定。对于学习自律性比较好的学生来说,学习状态还是比较稳定的。家长的管理毕竟还是外因,学生的学习还是需要靠自己的学习动机来维持。
第三类家长是“管控型”家长。这类家长对学生的学习状态管理的非常严格,家庭作业往往在孩子旁边陪着写,严格控制孩子看电视、看手机的时间,在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外,还会给孩子补充一些课外练习来做。这类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是有一个规划的,家长目标性很强,孩子也在家长的管理中比较好的配合,养成了比较好的学习习惯,在班里的学习成绩也自然是遥遥领先。
面对这三种类型的家长,他们也各有各的苦衷,各有各的焦虑。在面对中考压力这么大的情况,家长更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唯恐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被落下了。但不管怎么管理,关键还是要讲究管理的方法,家长的陪伴也要讲求质量,不是一味的管控就能一直压制住学生,也不是一味的放手就能培养出好的学习习惯。关键在于孩子的接受程度。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家长的教育方法也要因人而异。要根据自己家孩子的性格特点,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方能事半功倍,产生高质量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