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我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每天我都觉得时间不够用,每天早上做早餐、打扫卫生、听听在线录音,回回微信消息,发现已经中午。接着吃中饭,午睡,醒来和朋友通通电话,发现又要做晚饭了。。。
晚上我习惯和我推荐的美乐家会员在微信上聊聊,指导一下他们的营养健康等。也会和市场伙伴做些 沟通,因为大部分伙伴都是兼职,这个时段空些。稍微一聊,发现又到静心时间,然后就是把静心时间占用掉,做手头上的杂活,等晚上写一天总结回顾的时候,很茫然。想想一天也没做什么啊?于是不忍心就这样睡去,等真正洗漱上床,常常过半夜了。
不知道你看了我的情况,也有同感吗?
今天我是压住自己马上去做手头工作的冲动,来写这篇简书。因为,我发现,自己过去很多年,都是这个行为模式。
在我记忆中,我的爷爷奶奶,我的爸爸妈妈,都是这样忙忙碌碌,仿佛空下来就是罪过。
我奶奶从未走出过我们县城,尽管上海离我家1个多小时车程,而她过世后,我们发现几千元现金(大概1995年)。她有个习惯,从来不会买正常的水果,必须买烂了一半的,这样最便宜。别人送她小礼物,她必须找个等价的还回去,最后没人敢送她礼物了。
多年以后,当我学习了冰冰老师的能量课程后,终于明白,奶奶觉得自己不配得吃新鲜的水果,不配得别人送她礼物,也不配得她可以休息下来,她活在匮乏里面,没有活在丰盛中。
后来,我小学、中学、大学,一路读书考试,渐渐也习惯了一个模式,那就是忙碌才是好的,空下来就不正常。有次我表哥到我家玩,我看到他,心里就想,陪着他多浪费时间啊,还不如去做点题目。
渐渐地,我也习惯了把日程塞满,也很喜欢告诉别人我很忙,却常常不关注我忙碌的事情,会获得什么结果,也不关心我自己是否很喜悦地做这些事情。
我看到了自己不配得休息的匮乏的自动化反应模式。并且外界的评价在强化这种模式,视为努力奋斗的典型(小我也渴望被认可)。常常我身体在休息,内心却是不安的,总觉得很多事情没有做完,怎么可以停歇下来,于是又开动发奋图强的程序。
这套程序包装得很巧妙,我自己都骗过了自己。我把人群分为勤奋和懒惰两类,我自己属于勤奋这个人群,而我认为的勤奋是把娱乐休闲的时候都用到工作上。于是,这么多年,我身边很多朋友告诉我,老朱,你人很好,就是不会玩。
此刻起,开始觉察自己习惯性关注匮乏,看到自己已经拥有这么多,拥有这么多美好的时光。
关注丰盛,允许和接纳自己,以自己的节奏去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