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草莓的记忆,那是从很小就有了。每年深秋,路边潮湿的地方,总有小小绿叶陪衬着小拇指大小,颜色深红色的果实。那是最原始的草莓,后来人们把它叫“野草莓”,我却不那么认为,我认为后来的才是“野草莓”!
姑且不说这些,被农科专家“研究驯化”的草莓堂堂正正的步入了人们的生活中,而且非常抢手。记得最早杨陵地区的草莓是来自五泉的王上村和杨村的南庄村。曾经吸引来自西安宝鸡不少贵族的青睐。
然而,2018年1月20日是大寒,天气反而没有太多寒冷,冬阳下,我受作协委托有幸参加了探索创产业扶贫新模式,以“爱心 感恩 绿色 健康”为主题的杨陵区首届草莓采摘节暨杨凌现代农业精准扶贫示范园别开生面的开园仪式采风。之所以别开生面,就是它紧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脉搏,把全世界关注的“精准扶贫”用这样的形式固定并推崇出来,真为杨陵区委区政府的杰作点赞!
远远望去,杨凌现代农业精准扶贫示范园在温暖的阳光下,以迎接八方朋友的姿态,展现在眼前。那不是赫赫有名的伏波将军马援故里杨陵区五泉镇毕公村吗?这座精准扶贫示范园,顿时平添几分古老和现代的气息。
近年来,“精准扶贫”工作,像一缕春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从总书记到各级政府工作人员,把老百姓的“脱贫致富”当做自己的目标,矢志不渝,进村包户,摸底排查,制定方案,为的是在脱贫路上不让一个掉队!多么宽大的胸怀和胆略,不仅仅感动着每一个脱贫对象,更让全世界刮目相看,是千百年来了不起的工程。
自然,作为杨凌示范区唯一的杨陵区,更是紧跟省区安排,调剂433.29亩土地,投资1.2亿元,依托杨凌示范区在现代农业和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积极探索精准扶贫杨凌模式,建设了这座综合性示范园。旨在帮助贫困群众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提升发展能力、提振脱贫信心,整合各类扶贫资源,为困难户搭建一个生产、劳务、创收的平台。
据了解,园区建设不仅是落实精准扶贫工作的生产实践,而且也被赋予了展示现代农业、培训农业技能、开发扶贫岗位、拓展财产收益、激发内生动力、整合慈善资源等六大功能。
自2017年7月14日以来,杨陵区农业开发公司统筹协调、夜以继日进行大棚建设,截止目前49座大棚和2栋连栋温室全面建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全部到位完成,雨水收集池建成,已开闸蓄水到位。园区二期结合三产融合规划设计的励志文化长廊、管理中心、公共厕所等建设内容全部完工。
园区定位高标准有机农业,生产过程严格执行有机标准,通过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截止目前已完成火龙果、草莓、水果黄瓜、香蕉西葫芦和抗癌白菜等13个品种共45个棚的种植,目前已陆续登陆华润万家、永辉和大润发等大型商超上市销售。
精准扶贫示范园针对杨陵区856户贫困户分别制定了产业扶贫、劳务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和励志扶贫等多种形式进行帮扶。
产业扶贫即贫困户在园区通过技术培训,帮助其获得生产经营技能,目前已经开展各类培训8次,培训群众350多人。劳务扶贫即适时聘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前来务工,使其取得劳动报酬。金融扶贫方面一是联合杨陵农行探索政府增信担保和企业通过扶贫办向贫困户分红等模式创新;二是将168户建档立卡户的433.29亩土地按经营权价值作为股权在精准扶贫示范园入股,按年取得不低于土地租金的收益,助推及互联网助推销售。励志扶贫即通过文化和技术培训、特别是通过励志文化长廊对贫困户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其深刻认识致贫的文化根源,重建信心和意志,以善为美、以勤为美、发奋努力,创造自己的幸福天地。
在活动当天举行的爱心企业和个人“脱贫攻坚•携手同行”捐赠活动中,截止中午12时,共收到爱心捐款97.0238万元,其中,企业120家捐款82万元,党政事业单位个人捐款15.0238万元。该善款将存入杨凌慈善信托基金,其收益将用于精准扶贫、专项救助等。
当我漫步在园区道路上,看到前来采摘和为园区捐款的人仁志士,心情无比激动和感慨!激动的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人民用自己勤劳致富的双手,彻底摘掉了“东亚病夫”、“积贫积弱”、“贫穷落后”帽子,步入“小康生活”的轨道。感慨的是,各级政府,能够如此细致精准扶贫,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呀!这里面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呀。
我跟随着采摘队伍,进入17号大棚里,一行行红绿相间的草莓,把大棚点缀的分外美丽。年轻人带着孩子,乐不可支的用手小心翼翼地把一个个草莓放进盒子里,不时还放进嘴里,那种幸福感让人好好羡慕啊。陕西电视台,杨凌电视台,杨陵区人民政府网站等媒体记者用最敏捷的思维捕捉这些激动人心的场面。“这个草莓真甜”,一位美女面对记者的摄像机镜头回答者。“我还想吃”!小孩子可爱的声音被记者记录了下来。示范区作家协会现场采风,作家眼里的场景又会是多么的美好呢?
正好遇到一位在棚里打工的扶贫对象,个子不高,黑黑的脸庞,微笑着提醒大家采摘要小心,不要损坏了正在生长的草莓根系。顺便问起她的收入,没等她开口,脸上就洋溢出满意的喜悦:每月能挣3000到4000元,要不是政府帮我们,在家一分钱也挣不了!多么震撼的回答。我不由得眼睛湿润了,为她们落下了幸福的泪花。这仅仅是在这里建档立卡的168人之一,相信随着园区的不断扩大再生产,经营品种的优化提升,精准扶贫力度的加大,贫困户创造奇迹的时间为时不晚了。
我要离开园区了,要离开为精准扶贫建立起来的示范园区了,回头望去,连栋温室里各种各样的致富品种,享受着冬天里的温暖,大棚里的珍奇果蔬,在经营者的呵护下,正在用饱满的果实回报贫困户辛勤劳作。我品味草莓记忆的味道,回味哪里的果蔬,不正是那些856户精准扶贫的人们,享受着党和政府给他们带来的冬天的温暖吗?那些红红火火的草莓,不正是通过政府帮扶,脱贫致富的那些人们的笑脸吗?那味道,正像奶油草莓般,甜到他们心里,同时,也甜到党和政府的心窝里了。
记忆里的草莓,味道更加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