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能入人心脾者,便是佳诗第三卷
八十.诗之境界
【原话】甲辰春,余过南昌,读谢太史蕴山《题姬人小影》诗而爱之,已采入《诗话》矣。忽忽八九年,先生观察南河,余寄声问安,并讯佳人消息。先生答书云:“姬姓姚,名秀英,字云卿,吴县人。生而姽婳贤淑,持家之余,兼通书史。”《维扬郡斋看桃花》云:“何须种核海边求?锦浪掀空艳欲流。绿绽枝头风乍暖,红看帘外雨初收。仙源只许刘郎问,佳实宁容曼倩偷?颒面他年作光悦,花前暗嘱一樽酬。”《游百花洲》云:“小苑墙低弱柳长,绮罗香散绿池塘。花洲一曲吴江梦,仿佛风回响屧廊。”《姑苏上冢》云:“不到山塘十五年,旧时女伴话依然。双亲奠酹悲泉路,一弟零丁又各天。”《清江即事》云:“碧云暮合望侬来,官舫银灯驿路催。底事多愁兼善病,探春懒上禹王台?”“不信前身是月华,浮云夫婿宦为家。廿年行遍江南路,又看淮壖雪作花。”夫人无子,为先生纳簉室卢氏,生一子,而躬自抚养之。故先生掌教白鹿书院,以诗寄云:“米盐凌杂必躬亲,那得偷闲写洛神?小妇持家如大妇,故人织素胜新人。十年出入肩常并,百里云山梦更真。屈指归期槐夏过,云香(屋名)看拥桂轮新。”余按:庄姜因无子而美愈彰,马后因无子而贤愈显。有子无子,何须掉罄?余幼有句云:“花如有子非真色,诗到无题是化工。”又云:“脉望成仙因食字,牡丹无子始称王。”
[译文]甲辰年春天,我经过南昌,得以拜读了在太史谢蕴山的《题姬人小影诗》,十分喜爱,已经把它摘录进《诗话》了。
时光飞逝转眼八九年过去了,先生到南河任观察官,我寄信向他问候,并询问了诗中佳人的讯息。谢先生写信回答说:“那个美人姓姚,名秀英,字云卿,是吴县人。生得娴静贤惠美好,在操持家务之余,还精通诗书经史。”在《淮扬郡斋看桃花》诗中写道:“为何还要到海边去寻找它的种核,风吹桃花掀起一片锦浪香艳欲流。春风变暖后在绿叶枝头绽放,骤雨初歇后帘外粉红映人。这样的世外仙境只许刘郎前来探问,美好的果实怎能允许曼倩来偷取?颜面他年露出喜色,在花前对着一杯酒暗中酬答。”在《游百花洲》诗中写道:“小苑的矮墙中柔弱的柳枝长长,绿色的池塘边彩色的藤萝散发出怡人的香气。百花洲头一曲小调人又梦回吴江,仿佛风儿回荡在木拖鞋响起的走廊中。”在《姑苏上塜》诗中说:“已有十五年没有来到这片山塘旁了,从前的女伴的声音依然回旋在耳畔。把酒浇在双亲的墓前因他们已踏上黄泉路而悲伤。涕泪满面却又各在不同的世界中。”在《清江即事》诗中写道:“傍晚深色的云彩连成一片我焦急地盼望着你的到来,驿路的灯光催促着官船上的银灯。心中多愁善感又体弱多病,为了寻找春天我獭散地踏了禹王台。”“不信前生是个月亮,夫婿像浮云一样把官事作为了家。二十年来我走遍了江南,又看到淮河畔雪花从天飘落。”
谢太史的这位夫人没有生下儿子,因此又为他纳了小妾卢氏,生下一个儿子,她亲自来抚养他。因而先生在白鹿书院执教时,给她寄来一首诗说:“小儿的饮食起居等杂事你都亲自过问,哪里能有时间写诗作赋?小妾持家和大妻一样,老妻织的布比新人要胜出一筹。十年来我们常常并肩出入,百里云雾笼罩的大山在我梦中更为真切。屈指计算归家的日期不知不觉夏日的槐花又已开过,在云香屋前又看到了一轮崭新的明月。”
我下按语:庄姜因为没有儿子而美名更为远扬,马皇后因为没有儿子而更加贤惠。有儿子或是没有儿子,又何必十分在意?我小时候写有一句诗:“花如果结籽就一定不再是绝美的颜色,写诗到了无题的地步才是诗技高超的诗匠。”还写道:“脉望能成仙只为了一个食字,牡丹不结籽才开始称得上花中之王。”
[笔记] 袁枚老先生在这里,记录了谢蕴山的故事
甲辰春,余过南昌,读谢太史蕴山《题姬人小影》诗而爱之,已采入《诗话》矣。
忽忽八九年,先生观察南河,余寄声问安,并讯佳人消息。
先生答书云:“姬姓姚,名秀英,字云卿,吴县人。生而姽婳贤淑,持家之余,兼通书史。”
《维扬郡斋看桃花》云:“何须种核海边求?锦浪掀空艳欲流。绿绽枝头风乍暖,红看帘外雨初收。仙源只许刘郎问,佳实宁容曼倩偷?颒面他年作光悦,花前暗嘱一樽酬。”
《游百花洲》云:“小苑墙低弱柳长,绮罗香散绿池塘。花洲一曲吴江梦,仿佛风回响屧廊。”
《姑苏上冢》云:“不到山塘十五年,旧时女伴话依然。双亲奠酹悲泉路,一弟零丁又各天。”
《清江即事》云:“碧云暮合望侬来,官舫银灯驿路催。底事多愁兼善病,探春懒上禹王台?”
“不信前身是月华,浮云夫婿宦为家。廿年行遍江南路,又看淮壖雪作花。”
夫人无子,为先生纳簉室卢氏,生一子,而躬自抚养之。
故先生掌教白鹿书院,以诗寄云:“米盐凌杂必躬亲,那得偷闲写洛神?小妇持家如大妇,故人织素胜新人。十年出入肩常并,百里云山梦更真。屈指归期槐夏过,云香(屋名)看拥桂轮新。”
余按:庄姜因无子而美愈彰,马后因无子而贤愈显。
有子无子,何须掉罄?
余幼有句云:“花如有子非真色,诗到无题是化工。”
又云:“脉望成仙因食字,牡丹无子始称王。”